1月21日清晨,记者走进苏州市姑苏区焕新升级的月泊湾·壹号菜市场,墙壁上挂满福字摆件和喜庆的中国结,年味扑面而来。宽敞洁净的通道,分区明确的摊位让人眼前一亮,热闹的叫卖声中夹杂着欢声笑语。
“冬天就爱这时鲜货,早点来能挑个更新鲜的。”早上7点,64岁的万年社区居民周志刚正挑选冬笋。他住在菜场旁的通归桥弄1号,是个地道的“老苏州”,十几年来几乎每天都会步行三四分钟来买菜,已成生活习惯。回忆改造前的三香农贸市场,他不禁摇头:“以前环境简陋,地面湿滑,摊位挤得转不开身。”


2023年,三香农贸市场启动改造升级。“这不,终于赶在元旦前改好了!现在亮堂又干净。”周志刚赞不绝口。“不仅环境亮堂了,关键是菜价没涨。还多了蟹壳黄、爆鱼这些苏州味道,走一圈像逛年货街。”周志刚乐呵呵地说,这里不仅是他的“菜篮子”,更是安心之处。
“小顾,这块猪五花真不错,给我称一下。”记者跟随周志刚来到顾娟的肉摊前,顾娟笑着从案板后抬起头,手上动作不停,麻利地称重、装袋。顾娟是这里的“老摊主”,十年前就在原三香市场经营猪肉铺子。“一开始还担心环境改善了,摊位费会上涨。但让我安心的是,租金跟以前差不多。”对她来说,更大的惊喜在于管理的提升——从用水用电到日常巡逻,市场管理方都能及时响应。


话音刚落,一位老顾客来取腌肉,顾娟熟练地递上精心腌制的黑猪肉。提到春节,她指着挂满记号的一串串腌肉说:“这些都是老顾客们早早预订的。这几天光是软五花肉、夹心肉这些品种,一天下来就能卖出两三百斤,看来得忙到除夕夜了。”说到这儿,笑容溢满了她的脸。
来菜场不仅能买菜,还能“你买菜,我帮做”。临近中午,菜场入口右侧的“暖心小帮厨”前人头攒动,红烧肉、老母鸡汤的香气飘散。72岁的沈继山买了大白菜和肉丝,正等着烂糊白菜出锅。旁边,刚取完餐的上班族李贺告诉记者:“买了鲫鱼、豆腐,加工一道菜十来块,比点外卖划算多了,直接拎回去开饭!”

料理台后,透明玻璃里的灶台忙碌不停,洗菜、切菜、配料、烹饪一气呵成。市场运营经理沈寅介绍:“在前期招商环节,考虑到上班族、老年人等群体没有条件或时间做饭的难点,我们招引‘暖心小帮厨’,引入菜品代加工服务。”
跟随沈寅来到菜场入口,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望去,可以看到一块智慧大屏,上面实时显示着商品的信息与价格。“老百姓图的就是方便和安心。”沈寅解释,该系统与苏州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时联网,确保所有菜品的价格公开透明。菜场还设有食品安全快检室,为食材安全提供安全保障。而出口处,一个爱心助老服务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服务站内配备了饮水机、体温计、血压仪等设施;一旁的“无障碍卫生间”标识引人注目;休息椅上铺着软乎乎的坐垫,细节之处尽显关怀。


“环境好了,服务多元了,逛菜场也成了一种享受。”“85后”王秋艳最近每天都来这里吃早餐,5元的小点心加早茶,简单又惬意;晚上下班,买好菜交给“小帮厨”加工。“一天三顿饭都能解决,小聚会也能搞定。”王秋艳笑着说。环顾菜场,周围来往的人群中不乏年轻面孔,他们或驻足果蔬摊前,或穿梭在苏式特色小吃之间,享受着这份古城的市井气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秦建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