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手机贴近银行卡,钱瞬间就没了?反诈专家:前提是安装非法软件,打开“屏幕共享”

手机被诱导安装不知名软件后,再靠近银行卡,卡里的钱就不翼而飞,有人因此损失惨重——连日来,这种新式诈骗引发极大关注。

银行卡被盗刷就是因为贴近了手机?真相并非如此。梳理近期出现的几起案件不难发现,这种“碰一下”犯罪能够得逞,首先手机NFC功能是开启的;更重要的前提是,市民事先掉入陷阱安装非法APP软件,然后捆绑银行卡信息,还打开了“屏幕共享”,否则银行卡不会被盗刷。

揭秘——

用手机“碰一下”是如何诱导诈骗的

日常生活当中,移动支付、刷公交卡、电子门禁……手机NFC功能带来了很多便利。

据介绍,所谓的NFC功能,是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允许设备在10厘米内进行数据交换。这种便捷功能,却被骗子盯上,成为诈骗盗刷银行卡的新手段。

记者梳理相关案件发现,近期出现的“手机贴近银行卡”骗局,也就是“碰一下”盗刷诈骗,至少要经过三个步骤——

首先,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信息,以“航班故障”“扣费取消”“网购退款”等为由,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客服人员,骗取信任。

其次,诱导受害人进入虚假网站或下载视频会议类App等指定软件,通过要求打开“屏幕共享”等方式,让受害者误以为对方是正规操作。

第三,要求受害者通过手机的NFC功能,将银行卡信息与虚假软件绑定,直接读取并转移卡内资金。

做完这些步骤之后,骗子会伪造“退款成功”等信息,让受害者放松警惕,延迟发现资金被盗刷的时间。

“上海辟谣平台”则指出,不论是提醒“取消航班”,还是“开通会员”,都是常见的诈骗陷阱。如果再下载不明来历的会议软件、支付软件等,还与骗子“共享屏幕”,就等于把自己的手机交给了骗子!

所以,市民被骗,是掉入陷阱在前,手机贴近银行卡盗刷在后。

解读——

通过正规途径移动支付是安全的

当下,人们在生活在遇到的移动支付、无线支付场景越来越多。但是最近出现的“诱导手机贴近银行卡”盗刷骗局也不免让人担心:我们的手机“碰一下”付款还安全吗?

专家指出,只要市民的手机不安装不明软件,不被骗子控制,不泄露各种信息,这种线上支付方式还是安全的。因为手机“碰一下”支付通常是发生在市民的手机和商家收银台之间,而在“碰一下”这个动作之外,还有不少安全防范举措。

比如,市民常用的手机“碰一下”支付,其实其面对的是条码支付,也就是用手机读取商家的收款二维码,以提高支付效率。但在账户识别、确认支付甚至输入密码等方面,支付后台有多重验证程序以及安全保障技术措施。也就是说,如果市民的手机没有“中招”配合骗子去解锁,只是单纯“碰一下”,银行卡里的钱不会是自动刷走的。所以,通过正规渠道移动支付是安全的。

提醒——

记住三招就能防住这类新式诈骗

不难发现,在这个新式骗局中,陷阱和套路都是旧的,只是不法分子将最后的转账环节从以往的“钓鱼网站”“诈骗App”等,变成“诱导手机贴近银行卡”这一新形式。专家指出,防范“诱导手机贴近银行卡”这类骗局,其实很简单,记住下面三招就不会上当。

A.警惕“客服”来电

不接陌生电话,尤其各类“客服”的电话,特别是涉及改签、退款等敏感信息时,必须与官方平台核实确认。

B.不要下载不明软件

千万不要下载不明软件,不打开不明链接。对于生活中的陌生场景,不要随意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支付,谨防被盗刷。

C.拒绝“屏幕共享”

对于陌生人提出的手机打开“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的操作要求,均应拒绝,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如果市民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应当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通话记录、短信内容、转账记录等,立即拨打110报警或拨打96110咨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英杰 韩军 视频制作 徐玲栎

内容综合央广网、上海网络辟谣等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