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蛇年说蛇⑤|家蛇“护宅”,江苏流传过哪些“蛇民俗”

在古人的认知中,蛇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充满了诡异的色彩。它能迷惑人,也能致人以死地,集善恶美丑等多种特性于一身。蛇的影响力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俗、非遗、民间文学等各个方面。在传统民俗中,人们曾经以蛇为家中的保护神,认为它能够护佑家人平安。

古人对蛇心存敬畏。 视觉中国 供图

江苏先民对蛇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先秦时期,今天的江苏属于吴文化区、越文化区、楚文化区。越人、吴人、楚人对蛇都有深深的崇拜。蛇又称“小龙”“地龙”“龙子”,在水乡泽国广泛分布。越人常在水中活动,他们畏惧蛇又崇敬蛇,因而“文身断发”,将蛇纹“画”在身体上,把蛇作为保护神,祈望在水中活动时能避“蛟龙之害”;楚人对蛇也非常崇拜。当时吴地和楚地有一种“两头蛇”,这种蛇的头部和尾部相似,粗细相近,乍看好像有两个头。楚国民间有种迷信说法,见到“两头蛇”的人会很快死去。楚国孙叔敖有一次在野外见到一条两头蛇,将其杀死埋了起来。回家后,孙叔敖对母亲放声大哭,说自己马上就要死了。母亲安慰他说,你常常做好事,老天是不会让你死的。果然,孙叔敖并没有死去,后来还当上了楚国的令尹。

孙叔敖杀两头蛇。

古人对蛇既畏惧又尊敬,渐渐将蛇神化,引入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中,出现蛇神崇拜现象。明清时代,南京、苏州、太仓等地都有过蛇王庙。苏州民间传说,每年农历四月十二日是蛇王生日,这一天,大批香客来到娄门外的蛇王庙烧香祈福。《清嘉录》载:“进香者骈集于娄门内之庙,焚香乞符,归粘户牖,能远蛇毒。”人们相信,将从蛇王庙讨回的符贴在自家门窗上,可以驱除毒蛇。有意思的是,苏州民间传说,蛇王原型是明代初年辅佐建文皇帝的著名文人方孝孺。他忠于建文帝,被朱棣残忍诛杀,得到民间尊重,因而将他尊为“蛇王”。

苏州蛇王庙旧址。 姑苏发布供图

《江苏民俗志》记载,旧时,宜兴城隍庙、太仓土地庙等地也供奉蛇神。这些蛇神塑像或为蟠蛇形态,或为人首蛇身,或为蛇郎君手中握蛇,威严肃穆。史料记载,常州等地会在农历腊月二十日后进行“安宅”“蛮宅”的活动,也就是祭祀蛇神。清代文人吴骞《桃溪客语》:“毗陵之俗,多于幽暗处筑小室祀神,谓之蛮宅。神形人首蛇身,不知所自始。”清代的南京地区会在六月初六举行“蛇王大会”,主要是从事水上航运的船主参与,祭祀蛇神,祈求水运平安。宜兴地区认为,重阳节是家蛇的生日,这一天要祭祀家蛇,用米粉做成蛇的样子,盘绕在笼屉中蒸熟,供奉家蛇。

古人对蛇心存敬畏。 视觉中国 供图

在江苏很多地方,人们相信,除了野外的蛇,还有一种“家蛇”,潜伏在家中。“家蛇”不但能帮助消除鼠患,还保佑家宅平安、人丁兴旺和财源滚滚,是这户人家的“宅神”,要好好保护。人们不敢不能直呼家蛇为蛇,而称其为“苍龙”“天龙”“蛮家”等。一旦家蛇现身,人们要立刻焚香敬奉,祈求平安。在江南一些地方,流传着“蛇盘米”说法。如果家蛇盘在米仓、床铺或箱柜里,就是所谓的“蛇盘米”,是吉兆,这户人家会有财运,如果家蛇吊在房梁上或屋檐下,则被认为是凶兆,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很显然,这些说法充满着迷信色彩,但的确是古代吴越地区蛇崇拜的遗留,反映了江南人对蛇的特殊情感。

镇江籍著名画家戴敦邦笔下的白蛇传故事。

蛇也出现在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镇江市的“白蛇传传说”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早在唐代初年,镇江就萌芽了金山寺和尚降伏白蛇的原始传说。“白蛇传传说”讲述了美丽的白蛇为报答许仙救命之恩,幻为人形,下凡与之结为夫妻的感人故事。镇江的“白蛇传传说”不仅有代表性讲唱人,也有代表性的传唱场所,从古代到当代的口耳传承方式。每逢端午节,各书场、剧场轮番演唱白蛇传故事,家家吃“十二红”,喝“雄黄酒”,这些都是该传说在镇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要素。

蛇药大师季德胜。

南通市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扩展(季德胜蛇药)”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季德胜蛇药系一代著名蛇医季德胜在继承季家六代祖传秘方医治蛇毒技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几十年捕蛇疗伤解毒的实践经验,研制而成的著名蛇药。1954年,季德胜将蛇药秘方献给了南通市人民政府。季德胜蛇药制药技艺由历经数代人创制的独特秘方,工序严谨的原药材前处理加工技艺和成药的后道特色工艺集合而成,由数十味虫、草药制成,在治疗蛇伤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责编:王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