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T112的“慢慢”回家路

交汇点讯 高铁,让城市间的往来变得高效便捷;绿皮车,将旅途上的烟火气氤氲悠长。春运将至,绿皮车用它独有的“慢”,在一个个站台接上那些在异乡上学、打拼的人们,化身为游子归乡途中的“温情方舟”,带他们稳稳驶向家的港湾。

T112列车,从杭州开往兰州,横跨大半个中国,途经安徽、江苏、河南、陕西等省份,全程约2355公里,历时25小时42分。1月25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南京站上车,乘坐T112次列车,感受“慢火车”里的浓浓年味与人情味。

踏入硬座车厢,狭窄的过道里,旅客们紧密地挨在一起,想要转个身都费劲。记者踮起脚尖,试图看看另一节车厢的情况,却被层层叠叠的身影挡得严严实实。

“别过去了,就在这站着吧。”一个围着旅行颈枕的小哥坐在行李箱上,声音略带疲惫地说道。他叫赵伟(化名),常年在嘉兴某建筑工地上班,本来计划明天回家,却接到临时通知放假。“能提前一天是一天,站着也要回家!”

赵伟告诉记者,由于买不到直达的车票,他只能采取“买短乘长”的方式回家,先买了硬卧票到南京,之后补了无座票到徐州,再从徐州转乘高铁回山东枣庄的老家。“过年大家都想回家,只要能上车,心都踏实,挤一挤也无所谓。”

“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烤鱼片,前面的乘客收收腿……”随着叫卖声越来越清晰,售货员推着满载货物的小车,在拥挤的车厢中灵活穿梭。记者见状,立刻跟了上去,穿过人群,一路来到了硬卧车厢。

这里的氛围明显安静许多,人们或是轻声交谈,或是闭目养神,偶尔还传来轻微的呼噜声。

“一年到头就盼着这一天。”在杭州从事快递分拣工作的董清中,一提起回家过年,脸上就乐开了花。

董清中今年50岁,和妻子就职于杭州一家快递公司。董清中每日忙碌于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裹之间;妻子则在公司食堂为工友们做饭。两个人相互照应,一晃已3年多。“老家工资低,听老乡们说杭州工资高,就一起来这里打拼。不仅每个月补贴300元,每到购物节还有加班费。”董清中格外高兴。

董清中的儿子远在东北上学,女儿在老家上班,一家四口平日里各自忙碌,唯有春节,才能团圆。“去年没抢到票,我和老婆就留在杭州凑合过了个年,心里空落落的。好在今年,孩子们帮着抢到了票,总算能热热闹闹一大家子团聚啦!”董清中边说边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与孩子们的聊天记录和照片,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咱现在身子骨还硬朗,就想着趁还能干得动,多给儿子、女儿挣点钱,孩子们也能安心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言语间,董清中夫妇许下了“2025年接着奋斗,身体健康,全家幸福”的新年愿望。

6号车厢内,一个身穿红色羽绒马甲的小男孩趴着窗户,满是好奇与兴奋地盯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城市风景,小手攥住的模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模型车身的绿漆掉了几处,原本印着列车车次的那一处,已因为无数次小手掌的把玩变得模糊不清。

“孩子是一个‘小火车迷’,家里堆满了各种火车模型。”孩子的父亲汪竹根告诉记者,之前带他体验过高铁,今年过年回家,带孩子体验感受一下绿皮车。“儿子从上车到现在都兴奋得坐不住,东瞅西瞧,好奇地问这问那。”

35岁的汪竹根和妻子相识于北京,前几年回老家结婚生子,去年7月,一家又来到杭州相城区,开了一家名为“卤过三巡”的店铺,专卖衢州卤货。“趁着自己年轻,多出去闯闯。这个小店投资也不算多,老婆和孩子在哪,家就在哪。”汪竹根说,开店容易,守店难,只有过年有时间回家看看爸妈,准备回去做点卤货,让二老尝尝自己的手艺。

谈及新年愿望,汪竹根笑了笑,“希望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吧,是不是可乐?”小男孩正目不转睛地刷着抖音里的火车视频,听到这话,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嗯!”

同样带娃体验绿皮车的还有来自宜兴的江雪一家。为了让孩子在旅途中吃得舒心,孩子外婆提前把煲好的粥放在保温杯里,确保孩子在途中能随时吃到热食。“绿皮车适合和我们一样带娃的,睡一觉就到了,小孩舒服,大人也轻松。”江雪告诉记者,这是她婚后第一次回娘家过年,收拾行李时内心很迫切。而此刻,一家人坐上火车,心里是安稳与幸福,期待着与亲人相聚的那一刻。

在卧铺的车厢里,还有不少学生的身影。“去年过年坐高铁,速度是快,可全程 6 个多小时,一直坐车也吃不消。这次选择硬卧,躺下来舒舒服服睡一觉,醒来就到家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研三学生郝蕊说。

在郝蕊一旁的行李袋中,装着一个写着镇江肴肉的小红盒子,“这是我特意拜托师姐帮忙买给爸妈的小零食,里面都是独立包装,感觉妈妈会很喜欢。”她小心翼翼地打开行李箱,捧出盒子向记者展示着,眼中满是期待。

在轻松的氛围中,郝蕊还分享了一段此前难忘的绿皮车旅行经历。“我和几个好朋友一拍即合,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阿勒泰旅行。”她微微仰头,眼神中满是怀念,“火车一路哐当哐当地前行,窗外的风景从城市的高楼大厦,渐渐变成广袤无垠的草原和连绵起伏的山脉,那种自由的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

T112次列车列车长朱黎明介绍,南京站开出后,列车卧铺和硬座车厢迎来客流最高峰。其中,硬座车厢已载860名乘客,超员约50%;卧铺车厢已满员。

在这趟绿皮车上,回家的故事还在继续,旅客们一路的疲惫与期待,都将在与家人相拥的那一刻化为乌有,而这份对团圆的渴望和对新年的期许,正是春运路上最美的风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田墨池 许愿/文 赵亚玲/摄

责编:王建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