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除夕夜,他们这样为生命守岁

当除夕的夜幕降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阖家团圆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人们围坐在温暖的餐桌旁,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一同观看精彩纷呈的春晚,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毅然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分秒必争地与时间赛跑,为守护生命的“绿色通道”而忙碌奔波,他们就是120急救人员。

“您好,这里是南京市急救中心……您别紧张,患者现在有什么症状……请告诉我您的详细地址……好的,好的,我们马上就到。”在南京市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中心,呼救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一声都像是生命的召唤。调度员们全神贯注地接听着每一通求救电话,一边安抚着电话那头焦急的家属,一边迅速而准确地记录着患者的相关信息,为后续的救援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1月28日晚上,记者在南京市急救中心看到,和平日里一样灯火通明,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调度员接听声此起彼伏。8位调度员全体待命,在接通市民呼救后第一时间派出救护车。近期,全市日均救护车出车超700趟,远超平日。临近春节,南京市急救中心统筹全市急救资源,将全力确保120电话线畅通、救护车及时派出。

“城西分站,请出车”,刚刚交接班的急救医生徐谟强和他和战友们,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热水,就接到了出车任务。他们毫不犹豫地登上救护车,向着患者的所在地疾驰而去。在这个阖家团圆的夜晚,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了除夕夜最温暖的风景线。

急救护士蓝鸿文在中心工作了6年,其中有3个除夕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对于她来说,除夕夜坚守岗位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值班表排出来了,我们从来不讲条件,没有一个提过困难,都主动担当。”蓝鸿文说起这事儿,眼中满是自豪和感动。

零点的钟声敲响,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氛围中。而此时的急救人员,有的还在出救的路上,有的正在市民家中紧张地开展院前抢救,有的则在医院与急诊科医护人员交接病患。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值班室,吃着不知热了多少次、让微波炉加热得有点发硬的饺子时,才想起给家人打个电话,拜个年。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急救人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占比较高,徐谟强提醒大家,春节假期,老年人最好不要熬夜,注意健康饮食,饮酒需适量,情绪也不要过度激动。除此之外,还有因饮酒过量致伤以及意外事故受伤的患者。每一次出救,对于急救人员来说,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徐谟强是一名从事院前急救工作13年的医生,今年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6个除夕。他表示:“救死扶伤是我的工作,也是我作为医生的使命。既然选择了院前急救,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家人对我也非常理解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像徐谟强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急救人员,我们的城市在这个除夕夜才多了一份安心和保障。

当记者跟随急救人员跟车出车时,寒冷的冬夜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工作的紧张和忙碌。每一次接到急救任务,他们都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援工作。测量血压、血糖,做心电监护,进行心肺复苏……每一个动作都熟练而精准,每一个环节都争分夺秒。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除夕夜,120急救人员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与担当。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除夕夜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只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平安幸福地度过新年。愿新的一年里,他们的工作能够少一些忙碌,多一些平安,愿所有人都能远离病痛,健康幸福。

通讯员 国立生 仇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责编:乔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