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全球新春走笔|在异乡,邂逅故乡的年

新华社法兰克福2月3日电 题:在异乡,邂逅故乡的年

新华社记者李函林 单玮怡

法兰克福冬日午后,寒意尚未消散,市中心卫戍广场人声鼎沸,洋溢着节日的欢庆。

1月3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中心卫戍广场,潮汕英歌舞队在法兰克福首届春节庙会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1月31日,法兰克福迎来首届春节庙会,这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法兰克福举办的首个大型新春庆祝活动。

庙会舞台上,喜庆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写有“四海同春·华星闪耀”的金色横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浓浓年味儿扑面而来。

锣鼓声骤然响起,潮汕英歌舞队迈着矫健的步伐登场。舞者挥舞着短棍,时而列阵向前,时而翻腾跳跃,刚劲有力的动作展现着这一传承数百年的传统民间舞蹈的豪迈气质,引起现场观众阵阵惊叹。

紧接着,安塞腰鼓队登场。鼓槌翻飞间,激昂鼓点在广场上空回荡,舞者将黄土高原的热烈奔放“带到”莱茵河畔,挥洒出春节的喜庆气氛,让人热血沸腾。

1月3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中心卫戍广场,一名男子向演员学习安塞腰鼓动作。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除了传统文化的精彩呈现,庙会上还推出一场出人意料的“现代秀”——人工智能机器狗表演。数只灵活的机器狗出现在舞台上,并随着音乐起舞、跳跃、翻滚,科技元素为庙会增添了一抹未来感。

“这真是太神奇了!”一个德国小朋友兴奋地说。在法兰克福工作的华人观众杨敏感慨地说:“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传统与科技的完美结合。这样的春节,既有家的味道,又让人看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未来。”

庙会另一大亮点无疑是热气腾腾的美食摊位。广场上弥漫着饺子、年糕、糖葫芦等各式美食小吃的香气。摊位前排起长队,人们争相品尝一道道象征团圆与吉祥的美味佳肴。

“糖葫芦太棒了!酸甜的口感让我想起小时候吃的美味糖果。”德国市民米夏埃尔·博尔希曼惊喜地说。“这些食物不仅是美味,更承载着中国人对家庭和团圆的珍视。”

1月3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中心卫戍广场,一名摊主将现场制作的糖画递给一名儿童。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活动现场还设有美食品鉴环节,摊主们一边介绍制作工艺,一边讲述美食背后的文化寓意。有观众听后感慨道:“美食跨越国界,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春节‘团圆’的意义。”

庙会不仅吸引了华侨华人,也吸引了许多德国市民前来体验中国年的热闹氛围。德国观众莱昂·朗戈施被锣鼓声吸引到舞台前,他告诉记者:“文化交流是促进不同国家人民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歌舞、音乐、美食……这些都是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来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留学生瑞贝卡也是第一次体验春节庙会。这次活动让原本对中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的她大开眼界。“中国传统舞蹈和美食,每一样都让我惊喜。节日的氛围是相通的,我能深深感受到这是一场关于团圆、欢乐与希望的庆典。”

活动主办方德中贸易投资促进会会长陈如弟说:“通过庙会,我们希望传递的不仅是年味儿,更是团结、包容与和谐的精神。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在更多地方看到春节的庆祝活动。”

1月31日,潮汕英歌舞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卫戍广场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庙会的成功举办,也是春节走向世界的缩影。从家家户户的年夜饭、贴春联的习俗中走来,到如今在世界各地落地发芽,春节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法兰克福工作的华人刘芳说:“申遗成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一传统,而这样的庙会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把中国年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当庙会在夜幕中落下帷幕,卫戍广场上的红灯笼亮了,映出一派温馨景象。在异乡的土地上,春节的传统与现代交融,不仅抚慰了海外游子的思乡情,也在世界的舞台上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