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GDP突破3000亿元之后,常熟继续拔节生长

今天(2月5日),常熟发布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常熟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9.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大踏步迈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过去10年GDP增长1000亿元

常熟GDP突破3000亿元的消息在朋友圈引起了广泛热议。然而,越是在这样的热潮中,就更应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发展成就。

突破3000亿元,对常熟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重要里程碑。在全国范围内,县域GDP达到这一成就,代表着其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使常熟在区域内乃至全国县级市中脱颖而出。

这一成绩对常熟来说尤为珍贵。2014年,常熟GDP迈过2000亿元。十年间,常熟砥砺奋进,又实现了1000亿元的GDP增长。尤其是在过去一年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常熟的经济运行依然稳中有进,GDP较上一年度增长了近28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更是高于苏州平均水平,继续稳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四位。

数据背后,常熟所取得的发展意义同样深远。随着GDP迈上新台阶,城市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平台得以提升,城市视野也进一步拓宽,产业愿景随之打开。这便是“数据的价值”所在。这也充分表明,常熟的发展势能依然强劲。凭借其扎实的基础、持续的创新以及产业的不断迭代升级,常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和持续增长的动力。

外界一致认为,常熟GDP突破3000亿元意味着将拥有更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去。

反之,更应该冷静客观看待这一成绩。如果将全国县域城市的观察视角再聚焦一些,时间的跨度再拉长一些,常熟在全国百强县前十名的榜单中,正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局面。

向前看,晋江在2024年GDP迈上了3500亿元的新台阶,然而在2019年前,曾长期紧随常熟之后;再往后看,2023年,常熟与紧追不舍的慈溪之间的GDP差距尚超过160亿元,但目前这一差距已缩减至约150亿元。这意味着,常熟在新的台阶、新的起点需要继续往前走,必定要寻求在更高水平上的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历史地位”。

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发展动能

GDP突破3000亿元的背后是常熟不断谋求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常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以一件羊毛衫起步,着力发展乡镇工业,逐渐形成了“一根丝”“一辆车”“一件装备”的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但这些产业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曾一度呈现出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

如何扭转这一发展态势?常熟产业唯有转型一条出路。

城市开始进入默默承受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这必定是一个缓慢的进程,不过艰难的转型成绩亦开始显现。1月7日发布的常熟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常熟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11.37亿元,首次突破49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9.63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48.13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投资达到324.24亿元,占比超过50%,这一成绩已连续6年位居苏州前列。

制造业,是常熟经济发展的基石。工业投资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及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加速了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去年年底,波司登集团旗下江苏波司登科技有限公司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数字驱动品牌服装“研产供销服”全生命周期智慧运营案例,入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国典型,为行业唯一。截至目前,常熟助力全市7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35%,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9%。

江南福地,寸土寸金。近年来,面对新增工业土地空间有限的挑战,常熟通过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向存量土地寻求发展空间。

位于尚湖镇翁家庄村的梦飞智能科技园,原是一个容纳了11家小型作坊的老旧工业小区。2023年3月,村里自筹资金1亿元启动存量更新项目。去年3月,5栋现代化、高标准厂房在原址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低效产业用地,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更为尚湖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产业园已有4个项目入驻,预计将在今年2月底完成全部厂房的出租工作。”尚湖镇翁家庄村党委书记查志明说,这将为翁家庄村带来约1000万元的村级收入,相比原工业小区的租金增长了近8倍。

“抓工业投资,既要注重招商引资,也要重视存量资产的盘活。”常熟市工信局副局长叶斌认为,常熟工业投资持续领跑苏州,正是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稳健的有力体现。

育一片“产业森林”

3000亿元是常熟继续攀高逐新的起点。眼下,这座城市已经起跑。

1月16日,常熟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启动专精特新“育林参天”项目,力争三年内实现专精特新企业翻一番。

聚焦“专精特新”,是常熟产业转型升级逻辑中的关键一环。

去年9月,常熟启动了“百企千亿·领航登峰”大企业培育行动,要力争经过3年共同努力,全市“大企业”方阵净增产值超1500亿元,助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GDP迈上3300亿元新台阶。

对于大企业发展而言,专精特新企业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能够为整个产业链带来新的活力和推动力。

常熟有这样的基础。常熟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89家,为全市贡献了40%的规上工业产值、50%的规上工业税收、60%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平台、70%的高价值专利,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底盘”。

常熟要育一片“产业森林”,既要有大企业这样的参天大树,也要有广大中小企业万木竞秀。为此,常熟则作为“护林员”,开展播种、护苗、育树、造林、参天五大专项行动,根据企业不同“生长阶段”精准灌溉,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在“阳光雨露”滋养下蓬勃生长。

细细翻看这五大专项行动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常熟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困难,提出了扶持之策。例如,聚焦科创企业、初创团队、人才项目,每年精准供给100万平方米优质创新载体、3000万元创新创业专项支持资金、500个人才计划专项支持名额;聚焦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对企业首笔订单给予最高50%的销售额支持,联合全市银行、融资平台提供总额度超500亿元的企业综合授信;聚焦深耕产业细分领域、具备差异化市场竞争力的成长型企业,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开展校企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创新发展……

“这些政策令人振奋,我回到企业后第一时间告诉了研发部门的这一喜讯,并做了针对性的研发调整。”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智能驱动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热泵阀座占国内市场90%。去年,企业“试水”一体加工工艺,节省20%人工资源,生产效率提升了30%,年销售额提升超过20%。公司总经理吴勇臻说,企业将继续攻关一体化自动加工等工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专精特新”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治理结构待完善、社会信用有限等情况,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育、市场推广等方面面临发展瓶颈。突破这些瓶颈的关键就是解决好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中国工商银行常熟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顾韬表示,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工行常熟支行将加强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研究分析,以精准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常熟要育一片“产业森林”,既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的“天时”,也有江南福地,千年昌盛的“地利”,更有党员干部敢为善为的“人和”。相信这片“福地”之上,势必将拔节生长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森林”,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澎湃动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韩雷

责编:李仲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