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听·见|微短剧的长久生命力在哪?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制度、“白名单”制度和“总编辑内容负责制”,让微短剧又一次站上了大众视觉焦点。

微短剧到底有多火?数据显示,全国超五成网民看微短剧,中老年观众占比超三分之一,使用率甚至超过点外卖和打网约车。2013年,单集5分钟的《万万没想到》横空出世,用无厘头风格创下20亿播放量,让碎片化追剧成为新潮流。十年后的今天,微短剧早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从都市白领午休时的“电子榨菜”,到广场舞大妈茶余饭后的谈资,微短剧正以惊人的渗透力重塑大众娱乐方式。

但繁荣背后,暗流涌动。单月吸金上亿的“暴富神话”,刺激着行业疯狂扩张。宣扬畸形价值观的产品屡遭下架,号称“三天回本”的短剧被曝陷入侵权风波,微短剧一度沦为“文化快餐”的代名词。当观众把“豪门恩怨”当现实教材,当青少年模仿“霸总”的畸形婚恋观,行业狂奔的脚步就该踩一脚刹车。

事实上,早在2022年,广电总局便已开始收紧行业准绳。2024年更是连续出台多项行业标准,“分类分层审核”,微短剧“持证上岗”,对“霸总”“豪门”等不良倾向亮出红牌。持续加码的政策不断提醒着业内:短剧虽短,但责任不轻。

除了收紧的审核,也有敞开的怀抱。比如,杭州余杭区设立2亿元发展基金,上海对正能量剧集给予创作补贴;头部公司开始组建专业编剧团队,平台算法不再唯流量论;乡村题材的《山那边》没有豪门套路,却因真实展现农民创业故事播放量破亿……这种“既堵后门,又开前门”的策略,正在重塑行业逻辑。

微短剧行业的发展似乎已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继续赚快钱,用猎奇剧情在流量泡沫里狂欢,而另一边是深耕内容,用品质赢得长久生命力。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七年,竞争对手会少很多。”这句话放在微短剧行业尤为贴切。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到如今的现象级破圈。政策的持续加码不是戴镣铐,而是为狂奔的野马指引方向。毕竟,沿着正道奔跑的马儿,才能抵达更远的远方。

打开手机,那些曾霸屏的“豪门风云”正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乡村振兴、非遗传承、职场奋斗的正能量故事。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信号。当政策为行业托住底线,当创作者以“时代记录者”自居,微短剧便不再是娱乐快消品,而会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镜像。毕竟,能在观众心中留下烙印的,从来不是转瞬即逝的流量泡沫,而是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苏鹿鸣)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