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记者手记:黄旭华的两个愿望——“山那边”和“回故乡”

新华社武汉2月9日电(记者余国庆、潘志伟)多次采访黄旭华院士,也多次拍摄他进入办公室工作的影像,但2月7日,记者站在以往经常采访拍摄黄老的走廊里,这一次看到的却是因保密贴在门上的封条,恍惚中突然意识到,这位一生“为国铸剑”的老人,在前一天晚上,真的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办公室。

从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处得知,黄旭华生前有两个愿望,一是回广东家乡看看,二是到延安革命旧址走走。“三年前,回广东老家省亲,他真的非常开心,但延安之行,因身体原因,遗憾没有成行。”一直在准备延安之行的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惋惜。

两个愿望,不禁想起黄旭华给记者讲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黄旭华很兴奋地讲。

1948年的一天,地下党组织派人找到在上海的交通大学读大三的黄旭华,问他对当前局势怎么看。黄旭华多才多艺,是学校进步社团“山茶社”的骨干成员,他用一首歌回答:“山那边有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唱完两人会心一笑,他们都知道歌曲的意思。“山那边就是解放区,延安就在山那边,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回忆起70多年前的情形,当时已95岁的黄旭华仍然很兴奋,眼里仍然闪烁着光。在地下党组织的引领下,1949年春,进步青年黄旭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黄旭华一辈子追随她,忠诚她。

上海解放后,“山茶社”社员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合影,前排卧者为黄旭华。新华社发

另一个故事,黄旭华边哭边讲。

1957年初,黄旭华突然离开家乡,从此杳无音讯。直到1986年冬,黄旭华终于和盼了他近30年的老母亲拍了一张合影。近30年没有回家,家人也不知黄旭华做什么去了,兄弟姐妹对他多有“怪罪”。直到1987年,黄母看到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面只写有黄总设计师,并没有“黄旭华”,但文章提到“他妻子李世英”。这篇文章黄母看了很多次,她肯定黄总设计师就是她的“老三”,黄母对家人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故事讲到这里,黄旭华早已老泪纵横。知儿莫若母。“这句话传到我耳朵来,我哭了,30年如山负重释然了。我对母亲说,我很想你啊,她也哭了!”

黄旭华经常讲,忠孝不能双全,对党和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得知黄旭华生前的两个愿望,记者这才明白,“山那边”和“回故乡”何尝不是他毕生家国情怀的写照——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仍然想着的是“忠”与“孝”。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1957年春拍摄的黄旭华;右图为1986年冬拍摄的黄旭华与母亲的合影。新华社发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用一辈子追求“山那边”黄又黄的稻田,忠诚“山那边”的党和人民。“回故乡”,想必他是想念母亲了,还有家乡汕尾的“美丽红海湾”。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记者曾问他,如果人生能重来,您会做何选择?黄旭华笃定地说,还是选择投入到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中!

“山那边”有好地方,那里有“故乡”的美丽红海湾!

黄老,一路走好!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