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突出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主线,牢牢把握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使命任务,深刻回答了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为形成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一体化防腐治腐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把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深刻内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孙肖远(作者为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
“融城思政”是思政教育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耦合、互促生成,是思政教育质效和城市发展品质的双提升。“融城思政”即要把城市现代化的文化根脉和特色发展成就激活运用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全过程,以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赋能铸魂育人。以“融城思政”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和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是衔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创新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以“融城思政”深入推进思政教育》李宏刚 王雨晴(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政治引领的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21BKS087〉、苏城院国家级项目预研课题“新时代健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长效机制研究”〈2023SGY001〉、2022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苏州研究院、2024苏城院思政理论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立德树人、培养千千万万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之举。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后,面对网络信息化、思潮多元化等带来的冲击,如何教育青年理解爱国主义内涵、认同爱国主义精神;如何引导学生合法、合理地表达爱国主义情感,都是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高校要因势而新,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中主动应用新媒体技术,以新思维、新载体、新环境对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新机制,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新媒体赋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三重路径》赵红梅(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学生工作〉专项课题“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创新路径探析”〈项目号:xjjxg2024—31〉阶段性成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于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伟力意义重大。2024年11月,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组织撰写的《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新论》由河海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部全景阐释“十二个必须”的理论著作——〈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新论〉评介》李仑
智库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江苏必须以基础研究创新引领产业科技创新,形成源源不断的原创科技成果和颠覆性技术,才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以基础研究创新引领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陈英武(作者为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