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月9日晚,《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票房破80亿元的电影。影片中,一副黑眼圈,顶着一头乱发,倔强叛逆的哪吒形象,颠覆了人们脑海中对哪吒的固定认知。在大家的印象中,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乾坤圈,英俊潇洒,一身正气。而饺子导演《哪吒》系列电影中的另类形象,又赋予了这个经典IP新的生命力。

从明代以来,随着《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书籍的流行,人们渐渐熟悉了神魔小说中的“哪吒”形象。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南京的书坊——金陵世德堂首次刊印淮安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几乎是同时期,南京、苏州的几家书坊也开始刊印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这些明代流行小说的插图中首次出现了哪吒的形象,多为头梳发髻、手执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的英俊少年形象。

1961年和1964年,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丰碑式作品——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的上下集分别创作完成。《大闹天宫》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取材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精彩的剧情和绝美的动画造型,给几代中国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在这部动画片巨作的创作团队中,有多位江苏人的身影。《大闹天宫》的总导演是出生于南京城南老门东的动画片大师万籁鸣(1900年—1997年)。作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万籁鸣就开始与他的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等人共同研究动画电影,拍摄了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万氏兄弟也是这部《大闹天宫》的监制。

在《大闹天宫》中出现了哪吒形象,这也是动画史上的第一个“哪吒”。但与传统版画中清秀英俊的哪吒不同,《大闹天宫》中的“哪吒”矮矮胖胖,如同四五岁的胖娃娃。他手执火尖枪和乾坤圈,面目嗔怒,带着几分凶狠。

这个“另类哪吒”的设计者,是江苏无锡籍的艺术大师张光宇先生。
张光宇(1900年—1965年),杰出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195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邀请张光宇担任动画片《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当时的张光宇疾病缠身,教学和社会工作也很繁忙,但他欣然应允,为《大闹天宫》设计了孙悟空、玉皇大帝、龙王、二郎神、巨灵神、太白金星、哪吒、李天王等20多个经典形象。其中,身着豹纹裙、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形象最为经典,影响最为深远,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甚至影响了日本手冢治虫、宫崎骏等动画大师。张光宇也因此被誉为“美猴王之父”。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推出的《江苏文库》中出版有《江苏地方文化史·无锡卷》,此书如此评价张光宇:他的创作包罗万象,举凡插图、封面、漫画,动画电影设计、舞台服饰设计等皆首屈一指。他把传统绘画的线描技艺用到了极致,造型与结构又取法古代青铜器、玉器的纹饰和“内方外圆”等特征。张光宇认为,“艺术的至性在真,装饰得无可装饰便是拙”。这个“真”和“拙”的理念成为张光宇艺术创作的最高审美境界。

不过,张光宇设计的哪吒,和人们脑海中的哪吒大相径庭,这是因为在《大闹天宫》中,哪吒是一个和孙悟空对战的“反面形象”。张光宇笔下的哪吒,好似一个刁蛮斗狠的小胖孩,虽然变幻出了三头六臂,使用了各种法宝,但还是被孙悟空打败,狼狈地败下阵来。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上映。和《大闹天宫》不同,《哪吒闹海》中,哪吒成为绝对主角。影片取材于明代著名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讲述了哪吒大闹东海,为不连累百姓家人自刎身死,被太乙真人以莲藕塑身复活的故事。

和《大闹天宫》中的“胖哪吒”完全不同,《哪吒闹海》中的哪吒英俊秀美,天真可爱,头梳双髻,身穿红肚兜,闪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哪吒闹海》中的造型来自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美术教育家张仃先生。这个英武的哪吒,观众接受度颇高,成为中国动画史上最经典的形象之一。

79版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影响深远,在《哪吒2》中,也有很多向《哪吒闹海》致敬的画面。《哪吒闹海》的创作团队中,江苏人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该片由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三位导演共同执导。严定宪导演是无锡人,我国著名美术电影导演。他担任过《大闹天宫》的动画设计,其他代表动画作品还包括《人参果》《小蝌蚪找妈妈》《金猴降妖》等;徐景达导演是昆山人,别名阿达,除了《哪吒闹海》,还执导过动画片《三个和尚》《蝴蝶泉》等。

除了动画电影,文学作品对“哪吒”形象的丰满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多70后、80后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曾有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哪吒》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一读再读。这部长篇小说部分取材于《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相关情节,但更多的是作者周楞伽自己的创作,讲述了小英雄哪吒的奇幻成长经历,出现了石矶娘娘、魔家四将、杨戬、孙悟空、罗刹女等人物,融入了哪吒闹海、三打龙王、剔骨还父、莲花化身等经典情节,也讲述了打跑四大金刚、智败二郎神等“新故事”,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正直善良、疾恶如仇、锄强扶弱的小英雄哪吒形象。

长篇神话小说《哪吒》对经典古典文学形象“哪吒”的演绎和改编,与饺子导演两部“哪吒”系列电影中的哪吒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独特个性。
周楞伽(1911—1992)是如今很多人已不熟悉的作家,他是江苏宜兴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周楞伽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编写了近千万字的作品。他很擅长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整理加工过《绿窗新话》《唐语林》《今世说》《七修类稿》等古典文学作品,创作过通俗历史小说《翠云娘传奇》《清代奇案》《岳云》等多部作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