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节后用工观察(上)|招工, 招工,为了新春经济“开门红”

节后江苏各地的新春第一会,“实体经济”“产业强市”“重大项目”成了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的背后,都离不开人力资源做保障。

春节前后是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和企业开工复产关键期,满足地方企业用工便成了各地就业局长和人力资源机构的头等大事——访企问岗、带岗招工、包车送工……伴随着企业陆续开工,一辆辆就业大巴从全国各地开往江苏,直奔工厂。

截至29日,苏州重点监控企业员工返岗率为92.01%,南京重点监控企业返岗率超过96.63%,常州重点监控制造企业员工返岗率达92.14%,盐城3077家重点调查企业返岗率超过94%,多地监控数据显示,节后用工形势总体平稳。

招工跟着人潮走

25日,节后上班第一天,一辆载有35人,来自甘肃陇西的就业大巴就停在了位于南京江宁小龙湾地铁站附近的江苏省零工市场门口。

今年38岁,来自甘肃陇西县巩昌镇的张文斌接过南京市政府部门发放的新春大礼包后,就和几位工友坐上南京艾科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车子到了工厂宿舍,宿舍里空调、热水、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张文斌说,看到南京人这么热情,坐了近20个小时长途大巴的疲惫一扫而空,自己今年要好好干。当天,这35位甘肃务工人员分别入职南京三家制造企业。

这场高效对接源于南京春节前的一场跨省招聘。117日、18日,南京组织36家重点企业3000余个岗位赴甘肃陇西县、通渭县举办招聘会。“当时工友们已经陆续返乡过年,我们把招聘信息送到当地,面对面介绍南京企业,看来提前准备的效果不错。”南京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张震颇感欣慰地说。

劳动者在哪儿,招聘会就开到哪儿。春节前到劳务输出地办招聘会,到中西部务工人员集中地拜早年、送岗位,这两年已经成了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江苏用工大市就业主管部门的传统。

省内传统劳务输出地也没闲着。宿迁、淮安、连云港等地趁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密集举办各类招聘会、邀请老乡看家乡变化,参观当地明星企业等,鼓励老乡留乡就业。从1月到25日,宿迁已举办各类招聘会91场;盐城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240场。

春节后,各种招聘活动更是密集推进。25日,上班第一天,苏州市副市长查颖冬带队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开展人力资源对接活动,34家企业3084个优质岗位吸引了2000多名求职者现场寻找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江苏省内各种招聘活动超过了200场。

常熟市人社局人管中心主任顾兵告诉记者,政府牵头企业举办招聘会,保证招聘岗位真实可靠优质,求职者心里更踏实。“除了招聘会,政府工作人员还会趁招聘机会与劳务输出地政府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及时共享岗位信息、技能培训,提高后续用工匹配效率。

薪酬与去年基本持平

记者走访节后多场招聘会发现,受美国发起新一轮贸易战、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外订单减少、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收缩产能等因素影响,一些行业用工需求降低。与此同时,伴随着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江苏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电子化工、机械制造等智改数转逐步到位,近几年重点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用工需求快速增长,加上节后家政保洁、物业安保、餐饮酒店、快递等生活服务类人员需求大量释放,用工市场依旧活跃。

来自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作为就业大省,江苏节前筹集了100多万个就业岗位,充分运用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服务矩阵,以及人力资源机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等线下渠道广泛发布。截至29日,全省已经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622场次;开通专列1班、专车146辆,点对点送工7002人。

27日中午11:00,一辆面试大巴停在了南京康尼机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食堂门口,企业因上马新生产线节后需要招聘焊接、装配工等普工100人左右。助企招聘的人力资源公司在南京市数字零工市场初选了40多位求职者送到公司面试。今年23岁,来自盱眙县的祖启祥因为原来工作的电子厂倒闭来宁求职,“我大专学的是工业机器人,听说这边每月收入有六七千元,包吃住,我就来了”。公司人事负责人曲艳玲介绍,所有应聘上岗人员包吃住,待遇与去年持平。

薪酬待遇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就业选择。记者节后在多个招聘市场调查江苏20多家制造企业和餐饮服务业了解到,虽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但今年一线工人的待遇与去年基本持平。

29日,来自陕西洛南县城关镇的张奇夫妇乘坐“点对点”就业大巴回到常熟的江苏新凯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上班。 “前两天我们在洛南老家逛了两场招聘会,招聘会上的企业来自全国各地,一些省份今年的工人工资有所下降,苏南这边企业用工规范,待遇也好。”已经在公司做了年质检员的张奇现在月薪近9000元,从事挡车工的妻子月薪也有7000多元。“今年厂里待遇跟去年差不多,挺好的!”张奇说,这次返岗,夫妻俩还带了一位老家亲戚到工厂上班。过两年,他们还准备把在老家读书的孩子接来,一家人在常熟团聚。

复合型技术人才涨薪快

每年节后到正月十五,集中抢工、招工的企业主要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一线岗位。从目前苏南、苏北各市的返岗复工情况看,绝大部分企业对完成一线招工任务充满信心,但对智改数转后制造业企业的结构性缺工矛盾表示担忧。

江苏新凯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丛德明告诉记者,今年节后计划招聘100名一线工人,主要通过老员工带新员工,厂门口贴招工信息,以及参加政府部门主办的招聘会等解决,完成招聘目标难度不大,“难招的是智改数转后生产车间需要有文化又懂技术的高学历工人。”丛德明以仓库保管员的岗位为例,传统工厂对于仓库保管员的要求不高,现在企业使用进口自动化仓储设备,通过机器视觉和机械手自动装箱,将原材料自动输送到各产线。需要仓库保管员看得懂英文,会熟练操控电脑,虽然现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待遇比坐办公室的普通大学生高,但大学生依然不愿意去生产车间。曲艳玲也表示,公司这两年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计划,需要大批既懂技术又有文化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充实生产车间,但这样的人才很难招。公司只能从一线员工中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慢慢提升能力。

瞄准新型制造业痛点,嗅觉灵敏的苏州民营企业先行一步。29日,在常熟市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二楼的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工业大数据等实训室,都有不少年轻人在上课。今年22岁的田爽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参加工业视觉技术培训。“学校教得比较浅,到这边实训,按照现代企业需求去学技能,收获很大。”

据了解,实训中心由民营企业富纳艾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这家起步于苏州工业园区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教育培训企业,与全国400多所高校紧密合作,瞄准企业当下热点技术,如PLC工业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提供订单式培训,实训结束后推荐实习和就业,打通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而那些愿意放下身段深入生产一线就业的高学历年轻人,正是这几年涨薪最快的群体。据了解,在苏州,一个工龄年、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如果再懂一些工业机器人或工业视觉技术,月薪超过1.6万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责编:刘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