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谋在先、干在前! 苏州竞逐人工智能产业主赛道

在有“爱”的日子里发展“AI”!

2月14日,“共启AI+  新质赋未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苏州站)举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苏州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共同探讨苏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趋势。

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苏州,持续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突破成势。2024年,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2362亿元,增长超20%。在《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中,苏州排名全国第五,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率先布局抢占赛道先机

从一幢研发楼,到123万平方米的综合园区,顺应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国际科技园(SISPARK)实现华丽蝶变。作为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运营机构,这里走出了21家上市企业、4家全球独角兽企业、3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引进4家“国字号”科研院所。

SISPARK的成长是苏州人工智能产业腾飞的缩影。数据显示,苏州已聚集人工智能核心企业667家。其中,上市企业32家、全球独角兽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7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超2100家,构建了从科创型中小企业到行业龙头的完整企业梯度体系。

产业嗅觉灵敏的苏州人总是善于把握机会。早在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率先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成为国内第一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制定系统产业规划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科技部正式发文,支持苏州建设国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4年10月,苏州再度获批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成为全省唯一获科技部、工信部两部门同时战略部署的城市。

作为全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苏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170个中类和515个小类,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近乎全谱系的应用场景,成为苏州竞逐人工智能产业赛道的核心优势。

引进和培育以中科可控、长光华芯、亿铸科技、敏芯微、纳芯微等为代表的AI硬科技领军企业;框架层开发平台创新突破,涌现出同元软控、千视通、思必驰等框架层领域领军企业;模型层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在工业、科研、文旅、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42个重点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7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大模型备案;应用层企业阵营不断扩容,拥有华兴源创、博众精工、天准科技、凌云光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科创板上市企业,以及汇川技术、科沃斯、追觅、江苏北人、灵猴机器人等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放眼看去,苏州已初步形成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做优生态育出产业森林

2月10日,苏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苏州市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措施》《苏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新政策的出炉,承载着苏州对人工智能新蓝海的热切期待。谋在先、干在前的苏州,用好先行先试优势,围绕政策、资金、平台展开一揽子布局,精心浇灌产业生态,孕育枝繁叶茂的人工智能产业森林。

优化顶层设计。苏州量身定制了《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的若干政策》《苏州市关于推进算力产业发展和应用的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为竞速新赛道提供更为细致的路径指引。

引入金融活水。苏州不仅用好各项补贴和支持资金,还发挥科创指数贷等科创基金作用,为企业送去及时雨。2月12日,总规模60亿元的江苏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签约,聚焦算力、数据、人才、电力等关键环节,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发展。

搭建各类平台。启用总投资35亿元的“东数西算”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为“人工智能+”提供智算支撑;揭牌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实验室),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新兴学科、智慧治理交叉学科;成立中国(苏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联盟,苏州数据集团、思必驰等协力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生态服务……在高能级平台的牵线搭桥下,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靠拢、向产业靠拢。

眼下,从政府到院所,从企业到机构,苏州各方社会力量紧紧拧成一股绳,瞄准目标加速前进,推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突破成势。根据《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苏州力争到2027年,全年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这段时间,一批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产品在国际舞台频频“出圈”,让苏州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1月7日-10日,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科沃斯、追觅、摩尔芯光等多家苏州企业悉数亮相,向世界展示了“苏州智造”新形象。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这座城市。在苏州的积极布局和大力支持下,一系列可观、可感、可用的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涌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美好图景加快绘就。

为生产制造增效。走进追觅科技智能工厂,5台由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已经“上岗”,正稳定有序地做着产品检测、物料搬运、扫码入库等工作。“相比传统复合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对复杂环境适应度更高,能够胜任不同工作任务和产线布局。”公司副总裁陈春玉说,该款产品全身拥有42个自由度,双臂搬运负重最高可达20公斤,全身负重可达40公斤,已经在产线上“大显身手”。企业还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商业场景以及家庭场景中落地。

为美好生活添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难度极高,术前需要对患者的主动脉根部进行精确评估。沛心科技通过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I算法,实现了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的自动化识别与定量评估,平均耗时仅1.8分钟,大幅提升了术前规划的效率和精准度。沛心科技创始人袁静娴说,企业将继续深耕AI医疗领域,加速开发更多模块,构建“智影+智脑”产品矩阵,为全球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眼下,苏州工业园区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级,并成功创建江苏省信创先导区、江苏省软件名园;苏州高新区获批通用智能领域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吴中区获批人形机器人领域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相城区获批量子科技领域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昆山市获批元宇宙领域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吴江区获批低空经济领域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张家港市在“人工智能+”制造、医疗、文旅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常熟市在“人工智能+”纺织服装、检验检测、医疗健康、低空巡检等方面取得突破;太仓市全力构建空天领域底层数学库算法库融合体系;姑苏区形成涵盖古城文化、数字消费、智慧交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矩阵……苏州十大板块在人工智能产业的细分赛道错位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火热态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仲勋  陈雨薇 陈诚 陈悦勤 雷霆

责编:包闻军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