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米长的车身
崭新的蓝色涂装
……
最近,不少南京人发现
市区路面上多了一批新的小型公交车
和以往的公交相比车身小了不少
不少人戏称这种小公交为
“宝宝巴士”
当前,公交小型化趋势席卷全国,在深圳、上海、青岛等地,都有“宝宝巴士”上岗。业内相关人士认为,此举是公交系统“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但也要注意防范公交的过度小型化。

南京百余辆小公交上岗

“宝宝巴士”和大公交有什么不同
一起去南京古平岗西公交站台
乘坐一辆新投放的
210路“小蓝鲸”微公交
实地探访一下吧~

探访时正值平峰期,车内只有一两名乘客。可以见到,这台纯电动公交车内部窗明几亮,并不显得局促。包括爱心座椅在内,车内共有14个座位。车上也有低入口踏板、轮椅区等无障碍设施配置。一名乘客表示,感觉小公交乘客少,坐起来比大公交舒服,发车间隔也小一点。
南京公交集团运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10路是南京地铁7号线中段开通后,新辟的一条从南堡公园西到古平岗西的微循环公交线路。因途经的唐山路等路段比较狭窄,在测算过沿途公交客流后,才决定投放这种7米长的小公交。
据悉,南京在营公交车共约5500辆,车型有6—7米级、8—11米级和12米级,其中,8—11米级的是主流车型。最近采购的这种7米级小公交,约有150辆,主要投放在主城六区客流较小、道路狭窄的新辟支微线路、接驳线路上,覆盖了约30条线路。目前,这种7米及7米以下小公交的份额约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的5%。
“小蓝鲸”微循环公交体系
畅通城市“毛细血管”
新城科技园的上班族在雨润大街地铁站下了地铁就上B10线,直接送到单位门口,再也不用一大早着急忙慌地赶时间了,早上能多睡20分钟。

服务南京北部最大的丁家庄保障房片区的201路,不仅衔接了地铁7号线丁家庄、丁家庄南两个地铁站,沿途还串联起购物中心、小学、社区医院等,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
南农大滨江校区的同学们再也不用担心周末放假出去玩打不到车啦,周末助学公交B4路循环往返于地铁站和校内站点之间。

此外,“小蓝鲸”响应式公交服务为乘客提供“最优选择、最短路径”,在马群换乘中心开通的5G+“小蓝鲸”无人机项目,实现周边公交线路、场站、道路等各类资源的自动化巡航……

小公交“短平快”
运行效率更高
“太可爱了吧”
“还没断奶呢就出来上班了”
“解决了家门口的交通出行问题”
……
不少市民觉得
小公交“短平快”,运行效率更高




不过
随着越来越多“宝宝巴士”上路
网友们对于小公交的评价
也逐渐分化起来
有市民觉得空间略显拥挤

大公交常被批评空空荡荡、小公交又被吐槽太挤,一条线路上的公交车型、班次如何安排才是比较合理的?一般情况下,公交车上座位与站立乘客达到约1:1,被认为是比较合适的运输状态,少了浪费运力,再多乘客会感觉拥挤不适。
以210路为例,早晚高峰一小时的客运量有两三百人,7米级的车子满载约35人,那么一小时发10个车次就能够将线路上的乘客全部运走。发班间隔约10分钟,市民候车、乘坐舒适度都较好。在线路开通后,公交部门还会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出现有站台滞客现象,还会对发班时间等进行调整。
而如果使用大型公交,先不说在唐山路等路段通行不便,如果按照大型公交的实际运输能力测算,发车班次就要减少,市民候车时间会增加,而如果发车间隔仍为10分钟,就会存在运力浪费情况。
在实际运营中,各条线路还会根据客流情况存在各种车型“混编”的情况。今后开通的微循环线路上都会优先采用这种小型公交。
小型公交风潮席卷全国
公交小型化
在全国范围内是大势所趋
○ 自2024年底起,青岛约500辆公交车开始换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7米级纯电动公交车。
○ 2024年深圳也投放了100辆5.5米长的微型巴士。
○ 自2024年5月起,上海多条线路上也陆续上线“宝宝巴士”。
当前,受地铁线路不断开通、小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公交客流不断下降。业内相关专家表示,在公交整体客流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采购更多小型公交车并调整优化公交线路,无疑是公交系统“降本增效”的重要尝试。这些小型公交都投放在客流较小的微循环线路上,成为连接小区、社区、园区与地铁之间的“毛细血管”。

南京市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公交载客量小,更适合投放到一些客流较小或者道路狭窄的支线或者微循环线路上运行,一般具有高频、快速的特征,能够更好地助力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不过,他也提醒,各地也要注意防范公交车的过度小型化。比如,有些地方将小型公交车充实到大线路的平峰时段。当前,因为客流下降等因素,一些公交线路发车间隔变大,这就不排除会有一定的断面客流量,这时小公交内就会显得特别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