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天的细雨纷纷扬扬洒落大地,世间万物皆在这无声的润泽中萌动生机。长江之畔,一场润泽小微企业的金融春雨,正在悄然浸润实体经济。

在江苏县城的一家服装加工厂,员工超过了300人,多为村镇家庭妇女。她们利用接送小孩及照顾老人的空隙时间,参与工作,补贴家用。这家由乡村女性撑起的工厂,曾因设备老旧面临订单危机。“再没有资金购置新机器,下边订单就会取消,300个家庭的口粮都指望着这批订单。”周厂长回忆融资困境时仍心有余悸。
苏商银行是江苏省首家数字银行。该行普惠团队深入车间,通过创新评估模型,迅速给予了工厂200万元贷款的精准支持,不仅保住了300名“妈妈工人”的生计,更让传统服装厂焕发新生。如今,300台崭新的电脑缝纫机正欢快歌唱,车间里洋溢着一股新的活力,“妈妈工人”们脸上充满了笑容和对未来的憧憬。
当秋天的露珠还挂在蟹塘边的苇叶上,泰州农户老徐已收到苏商银行的资金到账提醒——50万元“蟹融贷”犹如及时雨,让400亩新承包的蟹塘泛起希望的涟漪。“我替这满塘的螃蟹谢谢你们!”这位不善言辞的蟹农通过电话感谢银行的客户经理,眼角闪着泪光。
苏商银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敏捷响应机制,通过“拓群、批量”的方式,对小微主体实施高适配性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底,苏商银行通过“蟹融贷”数字化审批,已让当地206户蟹农成功融资,累计信贷支持超过5000万元,让“小螃蟹”撬动出当地190亿元“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金融动能。
场景化是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重要途径。苏商银行通过银政、银企合作,加速集聚优质信贷资源,构建“政府、产业、金融”共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生态圈”,以金融力量编织起产业升级的经纬。
在长三角核心区一处传统的“渔网之乡”,苏商银行团队研发先行,认真研究产业特色,量身定制了渔网项目方案以及“渔网贷”专属产品,让乡镇上55家企业通过手机屏幕就能完成申请和放款,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最快5分钟到账。当地人戏称,“真是比渔网抛撒入海还要迅捷”。如今,这个年产值40亿元的产业集群,正通过金融活水加快向智能制造跃升。
从蟹塘泛起的涟漪到渔网编织的经纬,从缝纫机奏响的乐章到数字平台跳动的字节,苏商银行的实践印证了,普惠金融不是简单的资金投放,而是用数字金融的温度支撑起千千万万创业发展的梦想。
“做最辛苦的事,当最辛苦的人”,这句挂在苏商银行墙上的标语,诠释着新时代金融人的责任和担当。苏商银行凭借数字银行独特的差异化优势,持续优化数字金融服务流程,让金融的“活水”精准滴灌到基础客群的每一个角落。一幅充满生机的普惠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缓缓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