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老胡论见|以“封号”为由敲诈勒索,谁来治治“封号圈”

大家好,这里是《老胡论见》,我是评论员老胡。

最近,某平台博主反映,他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私信让转账88元,否则要封掉账号,博主以为对方吹牛拒绝转账,结果账号真被封了。

这个事情很蹊跷,明明自己没有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但账号莫名其妙地就“没了”,原因仅仅是由于自己没有“破财消灾”。这背后肯定有猫腻啊,媒体就此作了一番调查,惊讶地发现,“举报封号”竟然成了一些人的工作和生意,成了一个灰色产业,他们还成立了所谓的“封号圈”。“封号圈”群体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恶意举报,封禁他人账号,或获得快感,或敲诈牟利。

假如博主发布的内容违法或者违反平台规则,被网友举报,平台予以封号,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封号圈”所举报的有些账号并没有违规却被封号,这就不正常了。

“封号圈”利用网络监管的漏洞,侵犯用户的合法权益,干涉网友表达意见的自由,严重扰乱了互联网生态。对于他们决不能听之任之。首先,我们的博主收到陌生私信,以封号为由索取财物时要坚决拒绝,千万不要选择破财消灾和息事宁人,否则一旦对方尝到甜头只会变本加厉,继续危害他人,而下一个受害者也许是别人,也许还是你自己。其次,各家平台在收到投诉后一定要认真核查,不能偏听偏信,仅以投诉人的一面之词而采取封号措施;在对被举报用户处理之前,最好也能够给予其申诉的权利,避免误伤无辜。另外,执法部门要对于借“封号”敲诈勒索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鼓励网友在第一时间报案,不论数额大小都立案查处,顺藤摸瓜,彻底将背后的作案团伙“一锅端”,以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清朗。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出镜丨AI胡波

统筹丨唐澄 杨丽

剪辑|陶蓉

编校|韩宗峰

审核|陈立民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