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人工智能靠吃什么来“补脑”?记者从苏州市数据部门获悉,苏州新近发布了首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助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靠吃什么来“补脑”?高质量数据集。
给人工智能“补脑”的原理是什么呢?数据集,作为机器学习和统计建模的基础,提供了算法学习所需的“食材”。而高质量数据集由于具备了多样性、准确性和合规性等特点,从而满足了AI模型在复杂环境中的泛化能力,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保障数据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例如,在医药研制、商贸流通、公共安全、能源调度等领域,高质量数据集的应用,能显著提升AI技术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苏州此番发布的首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共有苏州实验室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数据集、南京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遥感数据集等30个数据集入围,涵盖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城市治理、现代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有望有效推动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些数据集,如何具体投喂人工智能?以“智慧能源管控数据集”为例,该数据集专注于企业能源管理,涵盖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消耗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能够助力钢铁企业在能耗监测、能源平衡优化和能源分析预警等多个场景中实现显著提升,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推动企业的能源智能管控、能效提升、低碳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这些高质量数据集,除了“投喂”给人工智能当“食材”,还能创造什么现实价值、赋能千行百业呢?如,此次入选的“苏州丝绸纹样数据集”,作为省内首款上架交易的丝绸纹样数据产品,苏州丝绸纹样数据集现已完成了222件等级文物和7012片近现代丝绸样本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形成了3个具有较高水平的高清采集纹样数据子集。目前,依托市场化机制,在丝绸纺织、网络游戏、汽车、美妆、银行、贵金属等领域累计授权使用31批次,赋能苏州丝绸文化传承、文旅消费和数字创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