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是大家对我的关注、关爱,在我脚下不断‘垫砖’,才把我越垫越高……”从蛇年春晚回到昆山后,“外卖诗人”王计兵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他总是打一个谦逊的比方,来感谢大家对他的关注和喜爱。
2月21日这天,以“平凡的绽放”为主题,“外卖诗人”王计兵创作分享会在昆山举行,百余名诗歌爱好者“向光而行”。
无论是在沈阳工地上敲钉子打工,还是到昆山开小卖部、送外卖,甚至到今年上了央视春晚,王计兵的生活里始终离不开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这也是他生活中的形影不离的“一颗糖”。
这一写,就是37年。
谈及与写作的缘分,王计兵坦言,是源于生活的低谷。
在沈阳做农民工的那段时间,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工地上的弯钉从木头里拔出来,再把它重新敲直,就这样日复一日,“我这一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我想要活得更加从容。”
为了让自己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王计兵每晚下工后就去跑10公里。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遇到了旧书摊——原来阅读是一件这么美好的事情!
而受时间限制,很多书在回到工地之前读不完,王计兵突发奇想,“我能不能把后面的章节续写出来?”这样的经历,让王计兵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尤其是当自己续写的情节和原著高度相似的时候。
于是,独立写作的想法在王计兵的脑海中萌芽——彼时,距王计兵发表第一篇小说不过四年时间。
一如他的生活一样,王计兵的写作经历也颇为坎坷。前有父亲一把火烧掉的书稿,后有爱人因迫于生计而反对王计兵写作。
有长达20年,王计兵只写作不投稿。
“当然,现在的生活不一样了,出现了反转,我的现实生活和梦想正在扩张,它从最初的像山林中的露水、小溪,到现在发展成了一条大江大河。”王计兵说。
他口中的反转,出现在2017年。王计兵的徐州老家发展作家协会会员,负责发展会员的杨华三番五次劝王计兵重新开始投稿,并称“只写作,不发表,就是一种掩耳盗铃。”就这样,王计兵被劝服,开始重新发表作品。
时间来到2020年,王计兵工作的外卖平台举办才艺展示活动,把自己想展示的才华发送给平台,就能得到300块奖励。王计兵选了一组送外卖的诗歌发过去,平台真的给了他300元奖励。
时至今日,王计兵也搞不清楚,自己写的这组诗歌,是怎么被放到网络上传播的,陆陆续续,开始有媒体关注到这个会写诗的外卖小哥。
但王计兵非常清楚的是,自己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贵人,陈朝华。
是诗人,也是哪吒汽车副总裁,更是媒体人的陈朝华,2022年时在他的微博上发了王计兵的小诗《赶时间的人》。光这篇微博,有3000多万的点击量。
当天陈朝华来到了昆山,这也是他与王计兵的第一次见面。
记者发现,21日晚上10点多,陈朝华发了一篇微博,写道:“我还特意去看了他的小便利店,并在附近一馆子小酌几杯畅聊一番,对他这几年的际遇及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很庆幸自己无意中为这样一位本色写作者推开了被更多人看见的大门,也期待他在文学之路上能绽放更多属于自己的光芒。”
也正因为这篇无心插柳却柳成荫的微博,一个礼拜后,第一家出版公司联系上了王计兵,想要为他出书。
一直到今天,王计兵已出版了《赶时间的人》《低处飞行》《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手持人间一束光》。
王计兵称,这两年是他的写作爆发期,光从今年春晚回到昆山后,就写了50多首诗歌和4万多字散文。
今年春晚,王计兵为歌手王菲《世界赠予我的》报幕,更多人认识了这位“外卖诗人”。
“春晚就是一面放大镜,他让自己被更多的大众熟知,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放在以前,生活是包容我们的,上了春晚以后,这个放大镜也会放大我们的缺点,生活对我们的容错率会更低。”王计兵很清醒,这也是他与妻子郭依云真诚分享的心得:希望很多年后,大家再看王计兵这个人,发现我还是我。王计兵没有变,始终在做自己。
分享会上,还有专程请假赶来的昆山市作家协会会员、裕元实验学校教师潘慧莹。她说,看王计兵老师写的作品,就仿佛在看自己。不论是被生活裹挟的人的紧迫感,还是对亲情的感悟、对生活的挣扎,自己都感同身受。从王计兵的身上和作品里,自己也能汲取到千锤万击后成长和美好起来的力量。
当天,“向光而行的故事”主题创作启动,凝聚全市文艺力量,抒写平凡劳动者的故事。
未来,确实需要“向光而行”。正如王计兵所说:“我们的生活是固态的,而我们的梦想一定是液态的。要过好我们的生活,梦想才能‘有机可乘’,它才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缝隙里。”
范昕怡 /文
邱博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