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思想 > 正文
让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分别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做出具体部署。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建设好每一个家庭,就是在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推动家庭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求。当前,中国拥有近 5 亿户家庭。“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明了家庭对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型家庭结构不断涌现,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日益常见,传统家庭的功能逐渐弱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使得代际关系面临着重构的迫切需求。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流动家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现象日益突出。为此必须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家庭建设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以满足家庭发展的多元需求。全力落实国家生育支持政策,通过完善生育补贴、税收优惠、托育服务等配套措施,减轻家庭生育负担,提高生育意愿。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专业化转变,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家庭心理咨询服务,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建立家庭发展评估机制,构建多部门协同治理网络等,重点破解生育成本社会化、家庭服务市场化、代际责任法治化等改革难题,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家庭发展活力,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新时代实现幸福安康,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家庭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培养,是家庭传承的重要方式。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尤其是教育“内卷化”引起的“教育焦虑”等影响下,不少家庭教育忽视了人格引领、个性涵养、价值熏陶等方面的言传身教。除了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从根源上引导家庭成员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借助多元方式,激活传统价值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其在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方面的独特功能。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厚植家风沃土,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着党风、政风、社风,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广大家庭要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培育良好家风,妇女应该充分发挥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带领家庭成员传承勤俭持家的家风,珍惜劳动成果,反对铺张浪费;传承耕读传家的家风,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劳动能力的培养;传承睦邻友好的家风,倡导邻里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优良的家风能提醒、督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不断增强自律意识、清廉自守,树牢底线意识,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管好自己的同时,教育管理好家庭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同样,家人行得正、走得端,家风清,家教良,也会影响和督促领导干部谨言慎行,更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入侵,涵养好的党风政风。家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展示宣传中华传统家训家规、红色家风以及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先进典型,增强传播力和感染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学习、共同建设良好家风的良好氛围。(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党校四级主任科员 钱款生)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