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提出了“先富促共富”的殷切期望。
“先富促共富”是国之所期、民之所望。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已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者,他们或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带动地区产业发展、经济繁荣,拉动地方就业创业,或通过产业转移、对口帮扶、协同合作等,推动后进地区经济发展,或直接通过捐资捐物、设立基金等助学助医助老……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突破“小我”的藩篱,通过契合自身特点的手段和渠道,书写“向善”佳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企业家精神”,激励广大企业家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广大民营企业家通过带动低收入人群增收、帮助医疗救助完善、促进乡村经济提质增效等,践行“先富促共富”,这无疑是对“企业家精神”最好的回应。
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我们党十分重视“先富”的带动、示范效应。1985年的河北正定县,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签章颁发“率先致富奖”证书,表彰对象既有种花、养鸡的农民,也有干个体、办私营企业的小老板。“率先致富奖”中的“率先”二字,意味着不只是自己“独富”而已,而是要“先富”之后还要引领、带动“后富”。如何答好命题“率先致富后怎么办?”荣膺此奖的甘国田说得最多的就是:“习书记说了,一人富不算什么,能带动乡亲们致富,才真的值!”时至今日,“能带动乡亲们致富,才真的值”这句话,仍然是民营企业家乐于扶弱济困、回馈社会的精神动能,也仍然应该是民营企业的不变价值观。
如今,民营经济已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民营企业已占有“五六七八九”的特殊地位,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可以说,没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参与,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反过来,“共富”也会惠及“先富”——“共富”往往伴随着内需扩大、需求增加,这又会增加企业终端需求,稳固企业发展预期和信心。尤其是今天,企业“先富促共富”的手段和渠道已十分丰富,如快消领域“每售一瓶捐出多少”,如科技巨头的“股权捐赠”……通过商业与慈善融合的多元路径,不少企业加入“先富促共富”队伍中来,既促进了社会共同富裕,也有利于自己在“促共富”中获得商业回报。
不过,号召民营企业“先富促共富”,仍然有一些现实问题。如从整体看,我国民营企业多属中小微企业,生存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从内外环境看,企业普遍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国内需求不足、产业转型升级瓶颈制约等。因而,要更好“促共富”,必须让“先富”的企业数量更多、“先富”的程度更高,这是推动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坚实物质基础,也是民营企业促进“共富”的积极性、主动性来源。助企纾困解难,要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实际需求和独特“病灶”,以更为精准有效的“疗法”和扶持手段“浇苗”;更要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浇地”。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共性、个性问题,让更多的企业经营发展无虞,“先富促共富”的倡议才能获得更积极的行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