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瞭望评|“00后”干家政有前途么

  近日,#00后姑娘大学毕业选做家政保洁#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引发很多人的关注。

  的确,“00后”大学毕业学生与“家政”的结合,无疑很吸引眼球,也似乎在打破人们对家政行业的刻板印象。

  然而,尽管网络上热议声不绝,尽管网络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网友对年轻人选择家政服务业表示支持,但当人们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环顾四周,会发现真正踏入家政领域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依旧寥寥无几。

  网上曾有一则让人五味杂陈的段子:月薪3000元难招农民工,却可轻松招聘一名大学生。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不少大学生在求职市场上的尴尬。问题来了:在家政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的当下,为何鲜见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踊跃“敲门”?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正如电影《哪吒2》中申公豹的那句经典台词所言,社会上对家政行业的成见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就像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大学毕业后倘若从事家政业会不解甚至恼火:耗费那么多心血培养出的大学生,居然去做保姆、钟点工,如果这样还读什么大学?!说实话,这种成见弥漫在社会各个角落,甚至很多农村出来的打工者,也是因为缺乏一技之长才会选择家政业。

  要搬开成见这座大山,须先直面它的存在。

  过去,家政服务业常被简称为“保洁”“保姆”“钟点工”等等,听起来也似乎透露出一种轻视,让人感到职业地位不高。实际上,家政服务业的工作环境虽然以居家为主,但确实还挺辛苦,且内容也较为杂乱。观察从业者结构,主力多为来自农村的中年妇女,她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少人也是以过渡性职业来选择入行。此外,家政服务业的管理平台较为松散,临时雇佣关系普遍,人员流动性极大,从业者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种种因素交织,使得家政服务业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但社会发展变化,诸多意想不到的改变,也正在发生。譬如,家政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正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据媒体报道,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现有从业人员大约3000万,而实际市场需求已超过5000万。面对2000万的缺口,国内不少高校开设了家政服务专业。然而,即便是在专业匹配的背景下,仍有部分学生中途改变专业方向,毕业后投身家政行业的比例依然偏低。正如一些专家所分析的,职业认同感不足,以及对行业未来缺乏信心,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虽然很多人会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当真的面对一些行当时,则往往又会是“己所不欲”。事实上,消除职业歧视,绝非靠简单宣传或唱几句赞歌就可以做到的。水到渠成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如何消弭职业偏见。要唤起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年轻人对家政服务行业的信心,需要用实实在在的社会保障和制度设计,需要用从业者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不断瓦解许多人对这一职业的偏见甚至是歧视。

  值得思考的是,近期一则某平台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新闻,引发人们热议和好评。这一现象也应对家政服务平台有所触动。

  实际上,为家政从业者提供更多社会保障,政府部门除了采取灵活就业人员的管理办法之外,还可以通过改革的办法鼓励一些家政服务平台实施更多创新举措。同样,家政服务业目前企业化、公司化程度并不高,如何用改革的办法鼓励支持更多的小微企业冒出来,也是需要动脑筋下力气的地方。只有这个行业涌入更多高素质的年轻人,只有更多新模式、新打法被年轻人发明创造,只有更多新科技、新技术被年轻人所采用,才能给这个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才能真正消除人们对这个职业的偏见。

  当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速,当二孩三孩家庭不断涌现,家政服务业的“蓝海”或许才刚刚开始。期待00后“整顿”更多职业偏见,期待各方的改革创新亦能如影随形。

  撰稿 | 瞭望评论员 王宛璐

  图片|视觉中国

责编:方思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