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坏回暖”来袭!中医专家提醒:谨防“春病”趁虚而入

近日,南京及全国多地气温迅速回升,尤其是中东部地区明显回暖,迎来了所谓的“坏回暖”天气。这种气温骤升骤降的现象,不仅让人体感到不适,更给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徐顺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春季气温波动大,人体阳气初生,易受外邪侵袭,需格外注意养生防病。

“坏回暖”为何“坏”?

徐顺娟解释,所谓“坏回暖”的说法,是指春季气温快速回升,随后气温又骤降,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无常。此次回暖是冬春之交的一次正常过程,负面影响较小,因为冬春之交本来就是气温起伏比较剧烈的阶段,其实不能称之为“坏回暖”。但这种气候特点容易导致人体调节功能紊乱,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虚弱者,更易受到“春病”的侵袭。中医认为,春季属木,对应肝脏,肝气疏泄不畅则易郁结,加之气温波动,风邪当令,减脱衣物过早,易引发感冒、咳嗽、哮喘、过敏、关节疼痛等疾病。

顺应春气,护肝养阳

针对“坏回暖”天气,徐顺娟从中医角度提出了几点养生建议:

1.“春捂秋冻”,防寒保暖

虽然气温回升,但早晚温差较大,不宜过早脱去厚衣。中医讲究“春捂”,尤其是背部、腹部和足部要注意保暖,以防寒邪入侵。

2.疏肝理气,调畅情志

春季肝气旺盛,情绪易波动。建议“夜卧早起”,多进行舒缓类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瑜伽等,有助于疏通筋骨、舒展肝气。平时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可饮用玫瑰花茶、菊花茶、柠檬茶、山楂茶等疏肝解郁的茶饮。

3.饮食清淡,健脾祛湿

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饮食方面应以清淡、甘润为主,保持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少吃油腻辛辣和酸性寒凉食物,如羊肉、炒花生、海鲜等,多吃菠菜、春笋、香椿、山药、韭菜等。以口味微甜的甘润之品为汤饮,如百合银耳汤、荸荠水、萝卜汤等。南方地区,春季多雨潮湿,湿气渐重,可适当食用薏米、山药、茯苓、红枣、红豆等健脾祛湿的食材。

4.适宜技术,养生保健

如果是体质虚寒、阳气不足者,艾灸足三里、关元可温阳散寒,增强机体免疫力;若体内有瘀滞、湿热,表现为肌肉关节酸痛麻木者,刮痧是较好的选择;秋冬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疼痛,在春季时节采用火罐有助于症状改善;如需缓解肌肉疲劳、改善身心状态,推拿、穴位按摩、平衡火罐作为日常保健较为适宜。

警惕“春病”高发

徐顺娟特别提醒,气温回升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增多,易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建议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室内通风,人群密集区域可以佩戴口罩。气温波动大,血管收缩扩张频繁,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格外注意,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避免因天气变化导致病情加重。此外,天气回暖,饮食不节也可导致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既往有慢性病史的患者要顺应节气节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坏回暖”虽“坏”,但只要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养生,便能安然度过。春季养生重在“养阳护肝”,通过饮食、起居、情志等多方面的调理,增强体质,抵御外邪,为全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 麻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