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江苏省气象台3月1日下午发布寒潮蓝色预警,目前继续生效中: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3月2日至4日,徐州、宿迁、淮安、南京以及扬州和镇江的部分地区48小时最低气温将下降8~10℃,并伴有陆上6~8级、江河湖库及近海海面9~11级的偏北大风。面对“倒春寒”天气,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从气象预警到农业防寒,从交通疏导到健康指导,一张立体化保障网全面铺开。

这两天,江苏气温回暖明显。江苏省气象台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2日江苏长江以南地区飙升到28~30℃,最高气温出现在常州溧阳为30.5℃。不过受强冷空气影响,2日晚上开始,江苏开始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江苏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上看到,江苏各地已发布近百个寒潮、大风、强对流预警。
在此次寒潮影响过程中,降温最猛的是江淮、江南等地,由于前期经历大回暖,降温也最为显著,不少地方单日降温幅度可达20℃左右。例如南京3月2日最高气温为27℃,3月3日将骤降至8℃,从罕见偏暖到显著偏冷,充分体验春如四季。
全国范围内来看,这两天,中东部雨雪进入过程最强时段,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将经历雨雪转换,与江苏相隔的山东多地已升级发布暴雪红色预警,南方降雨时还需警惕强对流天气。随着寒潮大举南下,中东部也将自北向南陆续迎来大幅降温,江淮、江南将成为降温核心区域,多地最高气温累计降幅可达20℃以上,冷暖反转剧烈。

“我省此次升温过程是因近日天气晴好,冷空气势力较弱,暖湿气流比较强势,因此带来明显升温。”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吴海英表示,紧接着的降温过程主要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她表示,初春将至,气温起伏是春暖转换的显著特征,本次“气温过山车”后,未来10天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气温波动。
“当降温幅度达到8℃以上,最低温度降到4℃以下,我们就会发布寒潮预警。”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严文莲说,本轮寒潮还有风力等级高、雨雪相态复杂的特点。“寒潮过境后基本上有8级大风,最大10级以上。最新预测显示,3日江苏西北角有雨雪天气,淮北地区傍晚将出现雨夹雪。”严文莲表示,本次寒潮过程已抵达苏南地区,4日至5日全省最高温度都在10℃以下,到了7日至8日将缓慢回升。
针对此次寒潮过程,江苏省气象台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监测和加密自动站组网,实现对天气系统的实时追踪,同步通过“江苏气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滚动更新预警信息。气象专家提示,冬春交替时节本就气温多波动,建议公众关注气温变化,及时调整着装。
气温陡降,衣物该怎么穿?“衣着以气温为主,要细分环境温度和体感温度。”中国气象局原公共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说,春季从冬季开始,气温起伏很大,忽冷忽热,这个时候穿衣的原则就是以捂为主,对逐渐从冻到暖过程的适应有好处。而从体感温度来看,涉及的因素就多,比如风让体感温度失散的快,体感温度就会降低,着装就要更加厚实;还有湿度,冷空气中水汽含量比暖空气少,在转暖过程中空气的湿度在增加,会吸热,所以寒冷程度会加码,衣着的时候也要考虑适当进行调整。
寒潮来袭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江苏省气候中心提供的农业气象预报显示,月内麦油处于冬季缓慢生长期至返青期。3月上旬冷空气强度大,气温较低。“目前夏熟作物进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各项春季田管措施高效落实的重要阶段。”江苏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徐敏表示,需防范寒潮过程对已拔节小麦的影响,并在低温过程结束后及时踏田查看在田作物生长情况。关注小麦拔节后的冷空气过程,以防倒春寒发生。此外,需避开冷空气过程,选择温度适宜的晴好天气,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工作,控制杂草危害。
另受大风降温天气影响,据江苏省交通运输部门最新发布,截至记者发稿时,江苏境内的扬高汽渡、镇扬汽渡、五峰山汽渡、板桥汽渡、七圩-圩塘汽渡临时停航。从2025年3月2日12时00分起,苏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太湖进行封航,禁止船舶进入太湖湖区。其他涉水单位按照要求或者预案执行,封闭水域参照执行,解除封湖时间将另行通知。
气温大幅波动,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给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春季气温快速回升后又骤降,昼夜温差大,其实是一种‘坏回暖’。”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徐顺娟解释,这种天气容易导致人体调节功能紊乱,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虚弱者。中医讲究“春捂”,不宜过早脱去厚衣,尤其是背部、腹部和足部要注意保暖,以防寒邪入侵。春季肝气旺盛,建议“夜卧早起”,多进行舒缓类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方面应以清淡、甘润为主。
徐顺娟提醒,气温回升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增多,易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建议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室内通风,人群密集区域可以佩戴口罩。气温波动大,血管收缩扩张频繁,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格外注意,避免因天气变化导致病情加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蒋明睿 田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