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宿迁向“新”发力为“重要阵地”增光添彩
“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2024年以来,宿迁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积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江苏打造“重要阵地”增光添彩。
宿迁市委书记盛蕾表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定位、以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为关键,奋力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和科技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立起工业“顶梁柱”, 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2月20日,宿迁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暨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会议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宿迁市新一轮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多个重磅文件干货满满,让企业家奋力前行的信心更加坚定。
“我们深深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表示,将继续加大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加强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投入,将5G等先进技术充分融入生产流程,为企业更好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宿迁制定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文件,深入实施百亿级、五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行动,发展壮大6个产业集群和15条重点产业链,一步一个脚印催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分别突破5200亿元、5600亿元;高端纺织产业成功迈上千亿级台阶,光伏产业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5家、国家级4家,上榜江苏独角兽和瞪羚企业29家、创历史新高,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5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900家。

今年,宿迁将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接续实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聚焦产业主体、链条、集群、生态“四个维度”,持续完善“615”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接续实施新质生产力‘1+3’行动,加快传统产业焕新,加速新兴产业裂变,加强未来产业培育,全力抢占新赛道、应用新技术、壮大新主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宿迁市市长刘浩表示。

做强服务业“增长极”,加快提升发展新质态
“一号链接‘低温烘焙粮’的鲜肉成分达到90%,这款猫粮现货秒拍秒付……”3月1日上午,江苏益和宠品汇宠物用品有限公司,主播们正在“猫大力”直播间推介宠物食品。
“我们已打造40多个线上直营店和10个直播间,其中‘猫大力’是目前抖音电商宠物头部品牌,直播间爆品月销近300万罐,是宠物行业第一个过亿元的直播间。”公司总经理施立平介绍,得益于宿迁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后,智能电商云仓立即自动拣货、封箱、贴标,最快5分钟可通过快递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各地。每天总发货量最高达8万单,产品销往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宿迁坚持把服务业放到与工业经济同等重要位置,开展“服务业发展攻坚突破年”活动,实施企业登高、投资提速、集聚示范和融合赋能四大行动,聚焦平台型、总部型、支撑型项目抓招商,梯度培育规上、营收超十亿元、交易超百亿元平台企业,不断提升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贡献度。202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7%、增速全省第三;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43.2%、增速全省第一;新增交易额超百亿元企业3家,净增营收超亿元规上企业38家。
充分发挥触网早、触网深优势,宿迁把数字经济作为提升服务业能级的关键抓手,深入实施“电商名城”建设提标行动、数字多元赋能提速行动、核心产业规模提级行动,招引一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数字经济节点城市。全年电商交易额达2800亿元,网络零售额增长超20%,快递业务量突破10亿件,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30亿元、增长25%以上。

推进农业现代化,“接二连三”产业兴
2月28日,南蔡数字农业产业园,智能灌溉系统正在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自动调节灌溉量,确保每一株作物都能得到最适宜的水分。“以数字孪生系统赋能农业生产全过程,优势尽显。”技术负责人张曼介绍,数字育苗流水线将浸种、催芽、繁育、出圃等流程自动化串接,培育的种苗品种新、苗期短、生长快,成活率高达99%,预计3年内年育苗量突破1.5亿株。
宿迁围绕“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稳产保供为底线、以集群强链为重点、以高质高效为牵引,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致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巩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2024年,宿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13亿元;粮食总产达413.32万吨,比上年增长0.1%;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1350亿元,“宿有千香”品牌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2亿元。
宿迁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为方向,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力推动河蟹、花木、工厂化食用菌三大产业集群和稻米、果蔬、肉禽、生猪四条重点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2024年,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群链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
做好“农业+”文章,宿迁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向开发乡村多种功能、挖掘农业多元价值要效益。宿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占武介绍,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建立和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网上营销主体数量超过4.4万个,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全年达220亿元。
案例:
1分钟产出 可绕赤道19圈
8个塑料瓶能做一件polo衫,34个塑料瓶能做一件冲锋衣,在盛虹新材料(宿迁)产业园,全球首条再生聚酯纤维的熔体直纺装置每天都在上演“变废为宝”的故事。
走进园区的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筛选、处理后的塑料瓶被切成指甲盖大小,经过拉丝、并丝等工序成为生产涤纶长丝的原料。“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线年产能50万吨,可消耗废弃塑料瓶300多亿个,减少碳排放近120万吨。”公司相关负责人蒿永介绍,该公司生产的再生聚酯纤维已成为国内外30多个服装家纺品牌商的指定采购产品,还广泛用于航空等高端领域。
如今在宿迁,1分钟产出的纤维长丝可以绕赤道19圈,每年300多亿个废弃塑料瓶化身再生聚酯纤维,高端纺织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板材产业 “老树发新芽”
木材加工是沭阳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沭阳福竹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桑墟镇围绕优势资源引进的重点企业之一,也是桑墟镇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典型代表。该企业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不断聚焦品质“焕新”,建成全国首条12米超长木质工字梁自动生产线和全省首条12层12.5米超长全自动LVL顺向板生产线,实现全过程自动化,铣型、涂胶、组胚、压合等一次成型,在精度、质态、效率方面均达到行业顶尖水准。
“公司通过改变原有的技术路线,实现从一张模板向一根工程梁再到一根工字梁的转型。”企业负责人介绍,以个性化的产品定制服务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延长板材产业链条,预计年可生产超长规格工字梁3.6万立方米。
企业转型升级补短板,强链补链搞创新,为沭阳换来“生态、发展”名片,不仅“补”出一条绿色产业链,还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产业强核” 新材料拔节向上
2024年12月,斯迪克新材料获批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项目,为全市唯一。“可以说,斯迪克是用创新的钥匙,打开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门。我们研发生产的功能膜,满足20万次弯折能力,即弯折20万次手机不会出现任何瑕疵。”在公司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副总经理黄骏打开当前流行的折叠屏手机,介绍手机上的泗洪元素。
作为宿迁膜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斯迪克公司拥有雄厚的创新能力,在国内外多地建立研发中心,研发团队300余人,拥有全国膜材料行业唯一的复合涂层薄膜新材料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已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省级院士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累计获批专利500余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史伟 朱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