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泰州锚定“新”产业标注中部支点新高度

致力打造“中国药城”“世界船都”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泰州锚定“新”产业标注中部支点新高度

新春以来,泰州项目建设“热辣滚烫”——

2月19日,2025年省重大项目——扬子泓远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约135亿元,对巩固泰州作为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民营造船基地地位,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重大意义。

2月26日,一期投资30亿元的常青树科技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建设推进活动举行。该项目既能把中海油气现有的化工产品就地转化,又能与大健康产业有效衔接,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亿元。

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按下泰州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一组组崭新的数据,见证泰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向未来作出的战略部署。”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表示,项目是加快发展的硬支撑,2025年泰州将把产业作为担纲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的根本支撑,致力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药城”“世界船都”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企业、创新的“高峰林立”和产业、园区的“高原隆起”标注中部支点的崭新高度。

泰州医药城

产业赋能,百亿“大块头”接二连三

区域发展的“四梁八柱”,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坚实浇筑。

放眼泰州,“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遍布各地。在泰兴,总投资106亿元的生物基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为泰兴经济开发区加快打造长三角生物基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注入更强动力;在姜堰,总投资106亿元的申跃科技高性能电驱系统项目火热拉开序幕,诺道管网、双登电缆、国民油井等省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在海陵,总投资50亿元的易行时代新能源摩托车制造及总部项目开工建设、昆宇电源年产5GWh智慧储能锂电系统集成项目主体结构封顶、钠钠能源超10万台订单在手已排产至年中;在兴化,总投资12亿元的“老半斋”航餐食品加工项目在兴化经济开发区开工……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大市,产业是泰州发展最大的底气、最强的动力、最广阔的空间。”泰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陶玲表示,2025年是泰州“项目攻坚年”,全市列入省重大项目数量达33个。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产业链、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四重”工作推进机制也已启动,将扎实做好“8+13+X”链群体系服务,想方设法为每一个产业打造专业化生态,让企业家在泰州办事最有获得感、创业最有成就感、扎根最有归属感。一季度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7个,努力实现“开门红”,切实以高质量项目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大健康产业是泰州市地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则是泰州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锚定“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医药健康名城目标,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医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5%以上,2025年力争开工1亿—5亿元项目25个、5亿元以上项目13个。

全国造船看江苏,江苏造船看靖江。今年以来,抢抓船舶行业景气上升期,靖江大力支持骨干船企开足马力抓生产,造船行业全年计划完工87艘、805万载重吨,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超500亿元,致力打造“世界船都”核心区。

常泰长江大桥

创新赋能,科技之花竞相“结果”

竞逐“新”天地,泰州在起势。

2月11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创新2025年第一次线上会议召开,标志着泰州正式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将推动泰州全面融入上海,加快建立一批科创飞地、人才飞地,承接更多的科创成果和优质资源。

2月20日,总投资50亿元的修正药业集团华东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在姜堰正式签约。该项目整合修正药业集团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资源,打造集研发创新、产业孵化、绿色生产于一体的生物医药科创中心。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点在产业、突破点在创新、爆发点在改革。”泰州市市长万闻华表示,“围绕产业抓创新、围绕创新抓产业”,泰州市今年将深化产创融合、加速动能转换,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体系化创新平台,以转化为目的提高产学研合作成效,以产业为载体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

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当前,泰州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致力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一批院士和诺奖得主纷纷牵手泰州。泰州产研院高效运营,船舶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生命科学泰州实验室”加快筹建,长三角国创中心布局的生物医药领域唯一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落地,科创平台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增强。

人才赋能,“第一”“唯一”频频亮相

最近,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新双面组件——御风组件,因其能适配全球双面组件和多应用场景而备受瞩目,并荣获全球首张N—TOPCon单玻双面透明背板光伏组件IEC63556全场景应用认证证书。

“经过8年不懈努力,公司研发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终于上市,填补了国内空白。”看着10多辆疫苗专用冷链运输车驶出厂区,近30万支国内首款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陆续发货,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有才难掩激动。

一个个“第一”“唯一”,见证泰州高质量发展“风景这边独好”,彰显人与城“双向奔赴”、深度融合、共生共荣。《2024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显示,泰州位列第39名,相较2021年上升7位。

适宜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是留住人才的基本要素。泰州市以两年为一个周期进行集成创新,先后推出“人才强企10条”“人才生态36条”“科技人才80条”“人才新政6条”“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在泰高校学生留泰十项服务举措”等人才政策,让广大青年人才轻装上阵、逐梦未来。2024年,泰州设立人才“梧桐专项”,新引进青年人才4.2万名、高层次人才2913名,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通讯员 单友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建平 赵晓勇

案例:

一个“会呼吸”的车间颠覆想象

一家棉纺厂的车间,在走进去之前,想象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闷热的环境里棉絮乱飞?还是众多工人挤在流水线上密集忙碌?

记者来到位于泰州市姜堰区的江苏泰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推开车间大门,整齐排列的自动化产线映入眼帘,敞亮干净的室内环境令人身心愉悦。行走其中,工人并不多见,只有电机发出的呼呼声。一排排不同色彩的纱锭在智能化产线上有序旋转,宛如一个个翩翩起舞的小精灵,卷起一根根或粗或细的纱线。更为神奇的是,该车间自己“会呼吸”,温度基本控制在23℃到31℃之间,体感非常舒适。

“我们投入10亿元,在国内棉纺行业率先打造智能化工厂,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单锭效率提高40%,能耗利用率提高10%以上。”江苏泰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跃东介绍,该智能化工厂引进棉纺织行业十万锭智慧化纱线制造生产线,使用全球领先的纺纱设备,采用清梳联系统、精梳条卷自动输送系统、粗细络联系统、自动成包系统等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纺纱工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卢佳乐

一块亚克力板材演绎“上天入地”

去年10月,在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有机玻璃球全面建成。这“薄如鸡蛋”的玻璃球,正是由泰兴企业汤臣(江苏)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亚克力板材并现场组装。

“这个玻璃球安装完成后就像一个深埋在地下的大‘眼睛’,帮助科学家们捕捉神秘中微子的踪迹。”汤臣科技董事长汤月生介绍。中微子被称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幽灵粒子,它无处不在,却来无影去无踪,以光速运行,能够轻松穿透任何物体。为了捕捉中微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耗时8年,在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建造了一座巨型实验室,其中最核心的探测器“粒子之眼”要求建成直径为35.4米的有机玻璃球。

亚克力又被称作有机玻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在交通、建筑、海洋科技、设备制造等领域。2004年,汤臣建立了行业内首家研发实验室,探索亚克力应用的无限可能。汤月生说:“从拇指大的工艺品到大科学装置,从飞机舷窗到潜水艇视窗,公司的产品可以‘上天入地’,既能参与‘国之重器’建设,又能运用到民用行业,还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一根链条“链”起市场“半壁江山”

一根链条,使用寿命是多久?东华链条兴化有限公司的答案是:使用频次可达到1000万次以上,以每天使用1000次计算,可以使用27年以上。

链条的使用频次一般要求是达到300万次以上,如果能稳定达到500万次以上,在行业内算是处于领先水平,而达到1000万次以上,就是世界级水平,可谓拥有“永久寿命”。落户兴化7年来,该公司已成长为一家集自主研发、制造、营销和市场服务于一体的中国链传动行业专业制造企业,致力成为世界领先的现代化链传动标杆工厂。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企业拳头产品之一的板式链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比达50%,国际市场份额达40%以上,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董 鑫

责编:韦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