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决胜“十四五” 智库新观察|聚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征程上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进入新时代,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于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聚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

始终牢记嘱托,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江苏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底蕴深厚的文脉经络、魅力独具的文明印记、灿若繁星的文化遗存。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文化建设工作十分关注、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江苏文化建设把脉点题、定向指引。2014年考察江苏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宣传教育、广泛探索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导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2017年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2020年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随后在南京主持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又首次提出了“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的重大要求;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3年7月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使命;2023年12月在返京途中考察盐城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饱含着对江苏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厚爱、殷切期望,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江苏的具体化和行动指南。实践中,江苏自觉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积极融入文化强国建设总体格局,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坚定文化自信,充分焕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江苏高擎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文化自信正不断融入江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焕发出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修订贯彻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的实施办法,着力提高各级中心组学习质量,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省党员干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把情感认同上升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忠诚之力、奋进之力;研究阐释重在体系化学理化,充分发挥各级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等的作用,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为理论武装工作提供学理支撑;专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推动落实;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等文化法规,把法治贯穿到文化强省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论述,制定实施《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传统。

赓续历史文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江苏从顶层政策设计到各地各部门创新实践,有力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江苏出台《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积极策划推出精品展览。全省国家一级博物馆增至26家,备案博物馆2024年全年接待观众总数约1.4亿人次,保持全国前列。坚持文化传承与文明传播相结合,南京秦淮灯会、无锡泰伯庙会、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春节申遗的重要组成内容。以文化人,锦绣江苏厚植精神底蕴,提炼展示苏州古典园林、黄海湿地、昆曲等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中华文化重要元素的文化符号。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2024年,江苏4个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数量全国第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1168处。《江苏文库》出版成果近1300册,同步推进数字化工作,近千册历代经典著作走上云端,成为“盛世修文”的成功实践。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市姑苏区实施的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创造性将古城保护更新提升同保护文化遗产、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统一起来,走出一条赓续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城复兴之路。

坚持守正创新,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江苏把守正创新贯彻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生动实践中,推动一系列标志性改革举措,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艺术研究机构、剧目创作机构、各类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等主体创作资源整合,创作了原创舞剧《红楼梦》、话剧《南京有个小西湖》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实施“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在设区市遴选1个村(社区)为试点,将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百姓身边;通过“家门口看大展”“家门口赏好戏”“家门口享非遗”等活动,将博物馆的馆藏珍贵文物和重点文物复制品带到老百姓身边;打造基层文化新空间,全省现有小剧场1156座,示范小剧场50个、小剧场精品剧目40部。持续打造文化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遴选推出一批“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典型案例,全面展现“水韵江苏”特质,5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苏州“拙政问雅”、无锡“拈花一笑”、扬州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宿迁“皂河寻梦”等数字文旅新产品新场景等成为休闲消费新亮点。

实践证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江苏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守正创新书写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

尚庆飞(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笪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