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化 > 正文
江苏博物馆里的这些国宝瓷器,洋溢着清新的春天气息

交汇点讯 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开放的季节。在文物的世界里,“瓷器”是最具有中国特征的器物之一。瓷器的分类有很多,其中的梅瓶和玉壶春瓶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体现着独特的东方审美。

梅花傲雪凌霜、暗香浮动,是冬去春来之际最早开放的花卉。当瓷器融入梅花的元素,就产生出有趣的瓷器——梅瓶。江苏各大博物馆的瓷器类“镇馆之宝”中,梅瓶占有很大比例。顾名思义,梅瓶是指瓶口极小,只能插一枝梅花的瓷器。清末陶瓷专著《匋雅》说:“梅瓶,小口、宽肩、长身、短项、足微敛而平底”,点出了梅瓶的特征——小口、短颈、丰肩、修腹、整个器物呈现修长优美的“S”形。20世纪初,学者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对梅瓶作出更具体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窄,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曰梅瓶也。宋瓶雅好作此式,元明暨清初历代皆有斯制。”

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 南京市博物馆藏 视觉中国 供图

根据专家的研究,梅瓶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梅瓶源于辽代契丹族的“鸡腿瓶”;一种认为梅瓶源于唐代,1973年发掘的唐贞观年间淮安靖王李寿墓壁画上,就有侍女手捧小口腹瓶子的画面,类似后世的梅瓶。宋代时,梅瓶的造型式样基本定型,但多称为“酒经”“经瓶”或“京瓶”。直到清代,这种造型优雅的瓷瓶才拥有了“梅瓶”这个浪漫名称。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高杰介绍,在功用上,梅瓶最初是作为盛酒器使用。明清时代,梅瓶又成为文人书房内的陈设器。早春时节,折一枝寒梅,斜插在形体纤细,瓶肩瘦削的梅瓶中,好似一位苗条少女,头插一枝梅花,迅即有了脱俗俏丽的风韵。

元代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南京市博物馆藏

江苏各大博物馆中,收藏着多件闻名遐迩的元明时代梅瓶,件件堪称“国宝”。南京市博物馆的元代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无论在造型、釉色、纹饰及烧造工艺各方面,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代表着元青花的最高成就。该馆的明代景德镇窑“内府”款梅瓶、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明代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也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在扬州博物馆,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知名度最高的国宝文物。霁蓝釉的瓶体上,一条白色巨龙腾骧飞舞。在国内外现存的三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中,扬州博物馆的这件镇馆之宝器型最大,纹饰最精美,堪称极品。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南京博物院正在举办的“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上,也在展出多件极为珍贵的元明梅瓶,包括南博所藏的明代白釉锥刻四季花卉纹梅瓶、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明代白釉“赏赐”款梅瓶以及句容市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花龙纹梅瓶等。

元代青花龙纹梅瓶 句容市博物馆藏
明代白釉“赏赐”款梅瓶 南京博物院藏

细心的文物爱好者会发现,这些珍贵的梅瓶大多数都是出土于墓葬,比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来自南京江宁将军山明代黔宁王沐英墓,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出土于南京江宁明永乐皇帝之女安成公主墓。专家介绍,梅瓶在明代也承担着陪葬功能。青花梅瓶和釉里红梅瓶在墓葬中的使用,有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上层统治者和高等级贵族才能在死后将梅瓶带到地下。

明代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南京博物院藏

除了梅瓶,还有一种瓷器直接以“春”命名,这就是玉壶春瓶。《饮流斋说瓷》如此描绘玉壶春瓶:“玉壶春,口颇侈,项短腹大,足稍胖,亦雅制也”,这是一种撇口、细弧颈、桃形或梨形腹、收肩、圆足的瓷器。早在东汉,就有类似玉壶春的器形出现。如今人们熟知的玉壶春瓶出现于辽代和北宋末年。元代时,玉壶春瓶颇为流行,从口部到颈部、腹部、到足部的线条趋于流畅平缓,展现着优雅的弧线美。

唐代时就已经出现“玉壶春”一词。从岑参诗句“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司空图“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王昌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等可看出,当时的文人将美酒称为“春”,诗句中的“玉壶”是指酒器。唐人所说的“玉壶春”,或是美酒,或是酒器。唐代以后,玉壶春瓶不但作为酒器,也可以作为插花赏花的花瓶以及祭祀器物使用。

元青花蒙恬将军图玉壶春瓶 湖南省博物馆藏

玉壶春瓶造型端庄,温润优雅,有“瓷中美女”之称。各大博物馆中,这种器型的珍贵文物有故宫博物院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湖南省博物馆的元青花蒙恬将军图玉壶春瓶、南京博物院的明代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等。

高丽青釉镶嵌花卉纹玉壶春瓶 南京博物院藏

在“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上,也出现了多件珍贵的玉壶春瓶。南博收藏的高丽青釉镶嵌花卉纹玉壶春瓶,反映了中国青瓷传到朝鲜半岛,被当地的能工巧匠吸收融合,发展出具有高丽特色的镶嵌瓷器。而来自南澳1号沉船的明漳州窑青花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则证明了玉壶春也是重要的外销瓷器,受到海外顾客的喜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责编:吴雨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