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智库专家看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丁建宁:规划建设“北沿江科创走廊”有重要战略价值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如何强化资源集聚与共享,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党委书记丁建宁。

记者:您今年围绕规划建设“北沿江科创走廊”提出了建议,能否介绍一下这条科创走廊的总体构想?它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有怎样的独特定位?

丁建宁:科创走廊是一种跨区域的科技创新产业带,它以交通干线为纽带,将沿线城市、科技园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串联起来。正在建设中的北沿江高铁长三角沿线地区,集聚了上海、苏州、南通、泰州、扬州、南京、滁州、合肥等8市雄厚的科技、教育、产业资源,以此为基础规划建设“北沿江科创走廊”,是顺应全球科技竞争态势、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也有着重要战略价值。

记者:当前跨区域科创走廊建设往往面临体制机制壁垒与要素流动不畅的挑战。您认为应如何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

丁建宁: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要建立起统一的跨区域协调机构,统筹规划、政策和资源,避免各自为政。加强政策协同,促进要素流动,建立跨区域人才共享机制。加强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盟,共建共享实验室、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推动智慧走廊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管理和服务效率。

记者: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引擎”,高校应怎样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做大区域“创新增量”?

丁建宁:高校要积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推广“学科+产业”融合模式,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建立特色学院。可在科创走廊节点城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强化赋能新型研发机构。区域内高校可建设跨区域共享平台,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开展颠覆性技术孵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完善产业教授制度。强化国际创新合作,与海外顶尖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晓蕊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