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溧水晶桥镇邰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里,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3400平方米的智能分拣中心内,工人们正将新鲜采摘的有机蔬菜进行清洗、分拣和打包,分装成箱。冷链运输车来回穿梭,将新鲜采收分拣好的有机蔬菜发往全国。这里不仅是南京首个“盒马村”,更是在党建引领下,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以产业融合助推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党建领航,激活土地“绿动能”
邰村有机蔬菜基地的崛起,始于党组织牵头的“破局之战”。2021年,邰村党总支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针对传统农业效益低、菜农零散缺乏合力等问题,创新“支部+企业+农户”模式,盘活闲置资源,建设现代化农业大棚800亩,引进南京普仁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蔬菜种植。村党组织同步建立“红色代办”机制,助力普仁公司完成供港资质审批、冷链物流体系搭建等关键手续,让有机蔬菜直供大湾区从蓝图变为现实。2023年,南京市首个盒马村授牌仪式在晶桥镇普仁有机蔬菜加配中心举行。

科技赋能,锻造农业“硬实力”
在300亩新建的智能大棚内,国内首个日式大型有机堆肥场高效运转,BLOF现代有机种植技术在此成功应用。蔬菜基地采用“有机堆肥+生物土壤改良+均衡精准施肥+全程生物植保”的种植模式,使土地有机质含量提升了30%,实现蔬菜“三个零”(零化肥伤害、零农药残留、零污染排放)高品质标准产出。

走进基地智能分拣中心,全自动清洗线、智能分选机和恒温包装车间有序运转,每包蔬菜的溯源二维码如同“数字身份证”,记录着从播种到配送的各项数据。这种“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可控模式,正是党组织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

产业共富,绘就乡村“新图景”
大棚内,鸡毛菜、杭白菜、上海青等有机蔬菜绿意盎然,50余名村民正忙着拔苗移栽。村民李大姐手法娴熟地将蔬菜装入定制包装:“现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6000多元,年底还有土地流转分红。”村党组织创新“三金农民”培育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技能提升增奖金,带动150名村民年均增收7万元,村集体年增收达126万元。

在党建联席会议推动下,基地与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企业建立“红色供应链”,每日10吨新鲜蔬菜和三万个蔬菜包,通过冷链专车直达北上广深商超,实现“当日达”;每周6000公斤供港蔬菜发往香港,实现“24小时鲜达”。晶桥镇党委负责人信心满怀地说:“我们将深化‘党建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今年基地将再扩建200亩智能大棚,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高端农产品供应链枢纽,让更多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李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