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地评线】紫金e评:让“银发经济”与“青春事业”双向奔赴

今年全国两会,“银发经济”成为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30万亿元,这一蓝海市场不仅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空间,更成为检验社会治理创新能力的试金石。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委员通道”,有政协委员呼吁“银发经济是关乎未来的‘青春’事业,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参与”。许多代表委员也看好银发经济,纷纷为“后浪”加油鼓劲、出谋划策。“智慧养老将成产业发展新亮点”“加快数字适老化改造”……这些好声音,激荡起年轻人的创业干劲。事实上,对许多年轻人而言,投身银发经济不只是为了饭碗,更是将其视为实现价值的“朝阳产业”“青春事业”。

银发经济,潜力巨大。当前,老龄人群需求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既有对衣食住用行的实物需求,也有对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还有对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的更高需求……可谓需求日益多元,蕴藏广阔市场。可以说,“银发经济”为青年事业开辟新蓝海。青年的创新能力,可以在智慧养老、适老化产品研发、老年教育、康养文旅等领域得到充分发挥。譬如,高校养老服务专业的热潮、老年心理咨询服务及代际文化产品的兴起,都体现了青年对老年群体“发展型需求”的精准回应。而数字技术的融入让“银发经济”更显活力。老年网民群体的增长催生了适老化APP开发、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青年创业者通过技术赋能,既解决了老年人生活痛点,也创造了经济价值‌。

青年,也为“银发经济”注入了澎湃动力。一方面,养老服务行业长期面临人才短缺困境,青年护理师、心理咨询师、健康教练的加入,为行业注入专业力量,提升了服务品质;另一方面,青年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如养老社区运营、老年文娱活动设计),打破了“养老=被动照护”的刻板印象,推动老年人从“被服务者”转变为“价值再创造者”。譬如,湖南“AI+养老”服务体系、苏州多方共建助力智慧养老等,都展现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失能照护、健康管理等场景中的应用。“技术+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既让“养老”升级为“享老”,也为青年提供了实现社会价值的新路径‌。

“银发经济”与“青春事业”的双向奔赴,本质是一场代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价值共创。青年以创新之力激活银发经济的潜能,银发经济则以时代机遇反哺青年的成长,这都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更诠释了“老有所为、青有所成”的社会理想。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当下需求,将是年轻人的未来需要。不断推动政策支持、市场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我们定能让“银发”与“青丝”共舞出更加动人的发展乐章。(方海)‌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