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晚间,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辐射防护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辐射防护专家,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原院长、名誉院长李德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16日17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据公开资料显示:李德平,1926年11月4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江苏兴化,辐射物理、辐射防护及安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
人物生平
李德平于1944年,18岁时被保送进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录取为正式生。并于1948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辐射物理研究室主任;1962年参与创建华北工业卫生研究所,先后担任核工业部辐射防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究员、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李德平主要从事辐射探测器研究。
他研究建立了中国核工业辐射防护研究和监测体系,曾指导中国初期放射性实验室计量科研及建立实验室工作,参与了中国首次研制卤素计数管强流管及稳压管的工作;推导了普适的电离电流体复合损失新的公式,指出当时堆控硼壁电离室设计参数的缺点;发展了用细束照射研究探测器性能的方法;证明近滕等人的精细工作仍与实际不符。所著《球形电离室特性》有助于平息关于中心是否随源距离前移的争论。较完整地改进7核工业职业照射危害最大的氧及其子体的测量中的问题。作为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主委会成员,参与制定辐射防护基本标件ICRP1990年建议书,并参加审议国际劳动组织(IL0)的职工辐射防护规定。
他曾在扬州中学求学
据“江苏省扬州中学”官微消息,李德平为扬州中学校友。他原在兴化读初中,三年级时跟随四姑李慧英到了上海,就读于位于法租界的扬州中学。但仅上了不到一个学期,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寇占领租界,扬州中学停办,只好又回到兴化。
李德平在兴化读完高中课程,与同族的几位兄弟相约,前往昆明,投奔自己的父亲、在西南联大任生物系主任及先修班主任的李继侗。李德平一路奔波,历尽千辛万苦,从江苏到安徽,再到江西、云南,历时半年。
由于错过了高考时间,李德平先在西南联大先修班学习,后来考试成绩合格,保送进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在班上李德平的实验总是做得最好,同学们公认他的动手能力最强,学习成绩超群,学生册上记录的电学实验分数达90分,很快成为了系里的尖子生,常被同学叫作“小先生”。但李德平认为自己并不是超常生,只是普通学生中的好学生。自身的努力,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老师的启发诱导、严格的要求,培养了他严谨的学风,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验技能。
和李德平成绩同样优异的,还有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人们将他们相提并论,称之为“二李”。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西南联大解散回迁。李德平回到北平,选择在清华大学继续上三、四年级课程,1948年正式毕业。北平即将解放之时,李德平听从父亲的教诲,放弃了留美的机会,留在国内,从事核物理的研究。
1991年,李德平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而李继侗早在1955年就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父子同为院士,成就了科技界的一段佳话。他们也是扬州院士中为数不多的一对父子院士(李继侗不是扬州院士,李德平是扬州院士)。
大师远行,长歌未尽
其科学精神,高尚品格
值得永远学习
沉痛哀悼李德平先生!
来源 扬州发布综合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江苏省扬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