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体系

推进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拥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高校需积极承担起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职责,将廉洁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为大学生接种“廉洁疫苗”,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增强大学生拒腐防变免疫力。

以主体自建提升学生廉洁意识

构建廉洁教育内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因此,高校在制定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时,要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因事而化要求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应紧密结合当下校园内外的具体案例,将抽象的廉洁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因时而进要求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及时变化,及时跟进;因势而新要求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制定要根据国际、国内反腐倡廉的新形势而不断更新。

提升学生廉洁自觉。在开展廉洁教育时,要注重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导学生学廉、知廉、思廉、践廉。首先,要强化廉洁认知,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廉洁的深层含义,并从多维度、多视角分析腐败产生的根源,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显著成就。其次,需提升廉洁认同感,引导学生将廉洁理念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从而自觉抵御腐败及不廉洁行为。再次,应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以廉洁为荣、以贪婪为耻的价值取向。最终,要实现廉洁行为的实践。检验高校廉洁教育成效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主动践行廉洁行为。因此,在廉洁教育过程中,必须教育并引导学生坚守廉洁原则,坚决防止“微腐败”行为的发生。

以教学互建强化高校廉洁共识

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教学模式。一是强化课堂教育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高校廉洁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针对当下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特点,结合社会热点事件,以双向互动的形式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廉洁教育实效性。二是拓展实践教育教学。开展警示案例教学,以正面案例引起大学生共鸣,以反面案例,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年轻干部中的典型案例,加强警示作用,帮助大学生构筑廉洁的心理防线。此外,要用好廉政教育基地等警示教育场所,引导大学生直观感受廉洁和腐败两种价值观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三是善用网络教育教学。高校要将学生网上的自学与课堂的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求是网、共产党员网等网络学习平台,给高校学生推送廉洁、守纪等相关内容,宣传主流价值,全方位增强高校廉洁教育的成效。

构建廉洁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廉洁教育学习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教师、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构建廉洁教育学习共同体,首先需要专兼结合、具备较高廉洁素养的师资队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成廉洁共识。其次,要明确“促进大学生在廉洁认知、情感和践行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这一共同目标,并将其当作共同体成员的共同追求,让这一目标贯穿于大学生廉洁教育始终。

以多元共建营造廉洁社会风气

优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民众具有深远的陶冶作用,一个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能够培养出懂得尊重和敬仰廉洁的公民。一方面,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廉洁教育,树立社会居民遵纪守法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廉洁典型宣传,在社会中选树廉洁典型人物,以榜样事迹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此外,还要丰富社会廉洁文化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榜样人物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系列廉洁活动,厚植崇廉向善的社会风气,让廉洁意识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先导与行动准则。

深化交流合作。一方面,要加强校际互促:既要发挥不同学校的优势,在廉洁教育知识体系构建上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又要加强校际共建,共同举办多样化、跨校园的廉洁教育活动,共同开展廉洁教育研究,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地共建:要用好当地廉洁教育资源,与廉洁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广场开展联学共建,拓展学校廉洁教育校外实景课堂。此外,还要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访企拓岗、学科竞赛等实际工作需求,与各省市廉洁教育基地与企事业单位签署共建协议,让学生在实景课堂中深化廉洁教育,在实习实践中践行廉洁意识,在校外活动中内化廉洁认同。

强化网络阵地。一方面,要发挥网络阵地的作用,通过搭建网络廉洁教育平台,占据廉洁教育新媒体阵地,通过开展廉洁教育网课教学、典型案例视频学习、廉洁微党课宣讲等线上学习活动,打通廉洁教育线上线下的壁垒。另一方面,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在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系列网络管理制度等,从制度层面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控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中不良信息的监控,守护人民群众的用网安全。

韩蓉蓉 吴梦迪(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研究”〈2023SJSZ0143〉阶段性成果)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