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瞭望评 | 名校本科“扩招”,不仅仅是信号

近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宣布本科扩招计划,引发广泛关注。

实际上,优质本科“扩容”的规划早有迹可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提出,“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国家有关部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发布的一组具体数据显示,去年“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已扩招1.6万人,今年还要力争再增加2万人。

2万人,就1000多万的高考生总量而言,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这个数字所释放的信号是很明确的。

它所传递的强烈信号,是党和国家对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回应的是大众从“上大学”到“上好大学”的期盼。说实话,每个学子都很向往有卓越教学资源、深厚学术底蕴和广泛社会认可度的“985”“211”,但也都明白拿到名校“入场券”有多不容易。此次扩招,意味着更多人有机会打开通往优质教育资源的大门,这也有助于缓解当前在教育方面的一些社会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优质本科扩容”,也并非简单等同于多招学生。正如有专家所认为的,以往扩招是总招生计划的扩大,在不同专业之间没有区分,但“优质本科扩容”更加突出的是“优质”,其背后体现的是高校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适配度,更好发挥教育对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所要实现的,是要为人才池注入更多“活水”,为抢占科技高地培养更多“尖兵”,这个区别非同小可。

这一点,各大高校公布的本科生扩招计划已经有所体现。细读这些已经公布的计划,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扩招学科重点聚焦国家急需前沿技术领域及新兴业态。比如,清华大学今年拟增加150名左右本科生招生名额,还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培养人工智能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增加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150名本科招生名额。中国农业大学重点面向粮食安全、生物智造、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学科领域,扩大招生规模。各院校还普遍增加了本硕贯通培养、双学士学位等项目,并依托新的学院或培养单位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

也就是说,优质本科扩容,社会各方的获得感都会较强。它不只是招生量上的调整,更有结构上的变化,更加精准、有重点地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扩的是创新策源力、科技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从这个视角看,这扩招的几万人很重要。扩招不仅让他们个人发展受益,更重要的是,这几万人走出校门后,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

实际上,优质本科扩容也不仅仅是本科教育的事情。要实现更好的效果,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支撑,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力,从根上把人才培养的链条捋顺。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需要更加重视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更加聚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加关注激发孩子们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所以说,此番名校本科“扩招”,又不仅仅是信号。对于广大家长和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们来说,需要跟进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家长在帮助孩子建立和增强科学探索精神上,可以在日常的互动中多认可、加强和拓展孩子们的好奇心,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机会去学习和探索,鼓励他们观察和记录生活中事物的变化。比如中小学可以更多围绕学生兴趣,进一步丰富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跨学科课程,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环节,满足学生观察和研究的兴趣需要,等等。

当越来越多的优秀苗子跨入优质高校,我们决胜未来科技竞争的“王牌”也一定会越来越多。(胡兰兰)

图片  视觉中国

责编:徐睿翔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