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实践育人作为思政教育的一种新理念与新范式,不仅是思政育人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思政课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单一、实践能力不足等,严重制约了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进一步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强化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精进学识,深研理论固根基
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需要固本强基,在理论上下功夫,夯实理论基础,练就理论基本功。一要强化理论素养。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努力做到常学常新,着重领悟其精神实质,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紧跟时代步伐,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堂,使思政课成为传播声音、凝聚共识的重要阵地。二要拓宽理论视野。思政课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关注国内外时事热点,将热点问题引入课堂讨论,将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入思政课堂,以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多元的现实视角解析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和思想共鸣。三要更新理论内容。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思政课教师也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融入思政课,使思政教育始终保持鲜活度。
创新方法,研磨教学提技艺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还能展现独特的教学风采。一要优化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引入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史料、前沿的学术成果,同时注重课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使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二要引入技术手段。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与技术运用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提高思政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注重思政教学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三要强化理实结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并将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
探索新知,深耕科研拓领域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从自觉走向自为的标志,通过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要聚焦热点难点,开展深入研究。捕捉社会热点和思政教育中的难点,如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塑造、网络空间的思政教育等问题,采取哲学思辨、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或范式,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为思政教育学科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二要搭建科研平台,促进学术交流。积极参与或搭建学校内部科研项目或校际科研平台,与思政名师、同行专家、理论学者合作,在共享研究资源、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前沿问题的过程中,拓宽研究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三要转化科研成果,服务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转化为教学案例、教学模式、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和创新发展。
树立榜样,锤炼师德塑师魂
良好的师德师风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会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在实践育人视域下,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教育能力,更需锤炼高尚的师德师风,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一要提升教师道德品质。思政教师应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信念,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为人师表;学校应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与评价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其职业荣誉感。二要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并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展现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形象。三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互动,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主动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身想法和观点,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护航发展,构建保障强支撑
在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科学全面的保障体系是确保教师持续成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一环。一要完善政策设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定出台具体、细化的政策文件,提供清晰的专业发展规划指导,明确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职称评定标准、继续教育要求等内容。二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进修课程、课题研究以及学习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学生反馈、同行评审等方式,评估思政教学效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设立教学奖、科研奖,表彰与奖励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思政教师;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现实生活需求,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
孙 楠(作者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天津市《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23年度市教委社科重大课题〈编号:2023JWZD8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