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记者体验|如东海滩“丰收”进行曲这样弹奏

交汇点讯 海堤路内侧,绿油油的小麦苗讲述“成长”的故事,海堤路外,一群群赶海的农户奏响“丰收”的序曲。3月20日一大早,记者坐上比单层工房还高的东方红拖拉机,迎着初升的阳光,体验如东沿海滩涂收获的快乐。

“你们来得太巧了,今天是文蛤采捕的第一天!”如东县长沙镇滨海村村干部张谊翔向记者介绍,文蛤的最大产地就在如东,而如东的最大产地就在滨海村。在阳光的照耀下,海滨14万亩的滩涂仿佛撒了一层碎金子,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就在这层沙土的下方。

据张谊翔介绍,约6万亩的滩涂都撒有文蛤种苗,经过一个冬天的成长,文蛤们已经陆续成熟。怎么把文蛤采出来?

左手扶着倒耙,右手举着长长的手耙,采捕工人们一边后退,一边迅速将手耙扎进沙土里抓出文蛤,不一会儿,身上的大网兜就沉甸甸的。

记者观察到,当天沙滩上140多名采捕工几乎各个都有相似的“装备”。“我们自己在镇上买的材料做的,用这个效率高,像今天这样的小潮汛,我能采上100多斤,如果遇上大潮,能采上200多斤呢。”有着62年采捕经验的采捕工葛锦福告诉记者。

在老葛的帮助下,记者套上工具上的腰带体验了一把,在工人们身上轻巧便利的工具,记者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勉强挪动几分,正当记者快要放弃时,忽然“咯噔”一下,抵着倒耙的肩膀感受到沙土里一个坚硬的物体,扎下手耙,使劲刨两下,果然一个文蛤出来了。“这个太小了。”老葛摇了摇头把小文蛤扔在滩涂上,“我们一般只捡超过4公分的,这些小的让他们钻进土里再长长吧。”

采文蛤不是个简单活,但好在收益还不错,张谊翔告诉记者,今年采捕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市面上货少,价格更有吸引力,这些采捕工根据潮汛时间下海,最近6点就可以下海,一直干到下午1点左右。

在广袤无垠的滩涂上,辛勤采捕的工人们星星点点,不远处拖运紫菜的拖拉机时不时向岸边驶去。“最近正是沿海居民收获的季节。”张谊翔介绍,滨海村还有约8000亩的养殖条斑紫菜,近期也已经开始收获,预计四月底结束,文蛤的采捕将持续到11月,接下来,花蛤、泥螺等既美味又经济的海产品也将陆续迎来收获季,共同奏响海滨“丰收”进行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严磊 李世杰

责编:贲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