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丝滑切换”“行动自如”“另辟蹊径” 一文读懂我国深海小型机器人有多牛

在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压强巨大,温度接近冰点。对于身长1米以内的小型机器人来说,这里的极端环境曾是“禁区”。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中科院深海所、浙江大学等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发布了深海小型深潜机器人的最新成果,在马里亚纳海沟等深海环境测试均获得了媲美甚至超越实验室常温常压下的运动性能,这一成果已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机器人》发表。

这是深海小型机器人在水深1384米的中国南海海马冷泉进行测试的镜头,测试中深海小型机器人游动、滑行、变形和爬行等科目全部顺利完成,在深海中的表现甚至超过了地面实验室。

此前,团队已对深海小型机器人进行过多次深海测试,最深到达了马里亚纳海沟10666米深的海底,得益于全新设计的柔性深海驱动装置,即便是上万米的海底,深海小型机器人仍能够像蝠鲼一样游动、滑翔,还能像龙虾一样在海底爬行,可以顺畅地切换各种运动状态,完美适应深海的复杂环境。

技术研发另辟蹊径 6年打造深海科研利器

专家介绍,大型深潜器特别是载人深潜器全球仅有少数国家能够制造,被誉为“大国重器”,研发制造难度相当大,与大型深潜器相比,深海小型机器人的开发难度并没有因为小而降低,在某些方面可能难度更大。

这台深海小型机器人体长不到50厘米,体重仅1.5公斤,与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潜器“奋斗者”号36吨的体重相比,深海小型机器人的体积和重量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因为小,大型深潜器研发过程中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技术和经验在这台小型机器人上几乎都不用上。

一万米深海压强对于小机器人来说,相当于压了一座小型冰山,这对深海小型机器人的关键部件驱动部件提出了重大考验,既要抗住深海环境巨大的压力,仅有几摄氏度的低温,还要足够的轻和小,性能还要够用。没有现成的技术,科研团队只能另辟蹊径。

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文力称:“我们巧妙地利用了一种叫手性双稳态结构,就是我们平常可能玩过的一些玩具,它可能从一边的凸起,我们稍稍给一个力,就会突跳到另外一边,这个原理在深海非常有效。其原因在于深海的压力会把这个软软的东西、突跳的东西压得更硬。”

在长达6年的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还解决了深海环境下的运动模式、自动控制、整体结构设计等众多难题,完成了深海小型机器人原型开发。目前,团队正朝着“深海柔性机器人+AI”的研究方向努力,为深海智能作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