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呜哇呜哇呜!呜——哈!呜——哈!”春日晨曦下,树冠层里,清亮猿啼不断。循着猿啼,记者看到一派生机勃勃样貌:东白眉长臂猿、小熊猫、小麂等野生动物和谐生活在一起。这一仿佛置身于野外原始森林的画面,出现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高黎贡展区。
“它们就这样原生态地生活着,就是在为家乡‘代言’,为生态保护‘代言’。”红山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这样点评展区动物身份。它们的家乡在约2600千米外的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是“物种基因库”,森林植被覆盖率约94%,拥有382种特有植物。“红山动物园就像是高黎贡山设在南京的动植物城市展厅,展示奇妙大自然。”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局长于仕海说。
今年3月21日国际森林日以“森林:食物的宝贵来源”为主题,旨在宣传森林在粮食安全、营养和生计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也正是红山动物园于去年10月创办生态友好品牌“森灵野集”的目标,让流量变暖流,联手云南做咖啡豆、白茶,四川做蜂蜜、不毁林抽纸,江苏本地做野菊种植包、大象便便本……滋养坚持生产环境友好好物的那群人,传播可持续环保消费理念。
有了“代言人”,人与自然变“近”了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不过,以“森灵野集”的重要产品来源地为例,高黎贡山与南京相隔2600多公里,四川唐家河也距离南京约1500千米,这不禁令人发问:“森林密布的保护区离我那么远,为何需要我来保护,我又能怎么保护他们?”
生灵在南京红山动物园高黎贡展区诗意地栖居,城市动物园的角落还原高黎贡山原始林的生境,让远距离的保护区变“近”了。

清晨,呼吸着清新空气,东白眉长臂猿“大刚”“阿菊”夫妇表现活跃。它们叫声婉转悠长,数里外可闻其声,凭借独特鸣叫声,获得“红山警报器”称号。它们的叫声也被用在园内巴士喇叭上,用于提醒游客“车来了,请避让”。
“大刚”“阿菊”喜欢待在高高的树冠上,约200米外的岩石间,溪水从高处缓缓向低处流淌,多样的地形包容多种类的物种。小熊猫在树干上穿梭;小麂在林下漫步觅食,在树上打磨新长出来的角;白鹇神情悠然,踱步而过;鸬鹚在水域游弋,开始求偶表演……

在红山动物园高黎贡展区,游客左手边是上述参考高黎贡山营造的近自然生境,右手边就有一张手绘地图,介绍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形狭长的高黎贡山,让与高黎贡山相隔遥远的游客也能更容易直观了解到原始秘境。
长手臂抓着树枝或者藤蔓荡来荡去,轻盈地在树枝间摇摆、飞跃,是东白眉长臂猿“大刚”“阿菊”夫妇的日常。沈志军说,“大刚”“阿菊”相当于高黎贡山的族群们在遥远南京的“代言人”。
约2600千米外的高黎贡山地区,生活着“大刚”“阿菊”的同类——约170只、分46个群的白眉长臂猿,这几乎全国范围内仅有的白眉长臂猿,且它们的生存现状等情况不为人熟知。
“请动物为家乡‘代言’”之举背后,是一座动物园在度过困境,并凭实力获得大流量后,不满足于仅保护好园里野生动物,还想继续向外求索,让更多人关心野外栖息地,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与高黎贡展区同时期开放的冈瓦纳展区,也是参照野外保护区的名字设计的,尝试还原真实森林里面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和社交关系。沈志军透露,“森灵野集”的另一个重要产品来源地四川唐家河也将在红山动物园得到“复刻”。该保护区被称为“中国低海拔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地区之一”和“世界本来的样子”。
期盼深远影响,让保护生态融入日常生活
“一个来自红山,属于地球的品牌”,这是“森灵野集”的传播标语。红山如何以己为媒,链接地球?
红山牵手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了“不跟动物抢地盘”的咖啡。他们选择在低海拔山区种植咖啡豆,为高海拔地区的动植物留出更多休憩空间。
低海拔咖啡种植田里,也容纳得下野生动植物。正如红山动物园内高黎贡展区呈现的多种地貌里动植物和谐相处画面一样,高黎贡山咖啡豆种植农户可以看到赤麂、松鼠、七星瓢虫等野生动物,因为农户采取更可持续的种植方式,不仅在农田里种咖啡,也种几十棵乃至上百棵杂树。虽短期看起来鲜果收成变少了,但长期好处更多——土地肥力保持住了,生物多样性丰富了,七星瓢虫等益虫来了,化肥和杀虫剂需求变少了——农田进入正向循环中。

产品有趣有意义的故事说不尽。“森灵野集”里还有FSC认证纸浆制成的抽纸。FSC认证要求林场采伐量不超过树木生长量,目前经认证的森林面积超1.6亿公顷。百年老茶树、小熊猫、米团花、滇桐和其他动植物共享同一片山野,由此产出白茶。使用红山动物园内亚洲象粪便,生产造纸不砍树的循环便便本,这在全国是首创之举。江苏本土野菊种植包,让本土昆虫多了很多能量补给站,帮助植物传粉、授粉,促成本土动植物多样性提升。
但是为保护野外栖息地,动物园推出产品,这可以说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行为。制作挂件、摆件、盲盒等动物周边文创产品,更讨巧,游客容易爱屋及乌,促成购买,这样也能反哺动物福利和生态保护,红山动物园为何还要在国内率先向艰深处探路?
仅与高黎贡山保护区的合作,红山动物园就磨合了两年多,把关前期调研开发、原材料选取到产品生产等整个链条,费心费力。
“难,但要迎风往前进。”红山动物园副园长白亚丽说,“森灵野集”品牌的定位不是文创,而是生态友好产品,它的内核里包含可持续消费、旧物新生、低碳环保等生活理念。他们希望,创办属于大自然的品牌,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带去更多关注,将更多收益留在保护区内。
令沈志军欣喜的是,啃硬骨头的不止有红山动物园,民间自然保护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越来越多力量也在齐头并进,探索更多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方式。
“只有从中获益,农民才有余力保护生态”
有“利”可图,才能扩大野生动物保护“朋友圈”。“不少曾经的盗猎分子转变身份,从靠山吃山变为靠山致富,自发变为生态保护守护者。”今年是李家华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工作的第30个年头,他用双脚丈量莽莽原始森林,也见证人与自然日益和谐的共生关系。他说:“只有从中获益,农民才有余力保护生态。”
与其他保护区相似,成立初期,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突然地限制进入、砍伐和挖掘等活动,周边居民难以适应。
改变困局,保护区知道“堵”的效果不长久,得采取“疏”的策略,减少居民对保护区的依赖,扶持他们发展咖啡、水果、蔬菜等产业。相较于传统的甘蔗、水稻等种植业,这些有机绿色农业效益更高,对生态影响更小。
如今,生态移民前半篇文章写好了,做好下半篇的稳定销量,才能形成完整闭环,让农民成为生态保护的长久获益者和支持者。
此前,不少种植咖啡豆的农场主直接售卖鲜果,附加值较低,为获得更多经济收益,他们可能选择向高黎贡山要资源——到山上偷采野生草果、兰花、药材等。有了“森灵野集”,农场主参与咖啡豆深加工,产业链延长,咖啡豆种植经济收益更多留在农户自己手中,经济收益是卖鲜果的三四倍。

与咖啡类似,“森灵野集”受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野中放养的中华蜂启发,有了生物多样性和营养价值都更高的蜂蜜。产品选用本土中华蜂产蜜,支持当地助农产品的同时,中华蜂每年为160多种蜜源植物传粉,助力高寒地区本土植物繁衍生息。此前,为追求效率,一些蜂农采用意大利蜂采蜜,花蜜来源单一。
一年仅产一茬的中华蜂蜂蜜,对生态友好,对蜂农也有益。当地人将蜂农作为一种兼职,放养中华蜂即可,不费多大力气,每年即可增加一笔可观收入。
在保护区周边开展生产经营,可不必向大山去索取。得益于红山动物园等大流量传播,高黎贡山成为不少人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来高黎贡山文明观鸟的“鸟友”也变多了,山脚下民宿常常爆满。“有了更稳定的轻松收入,谁愿意费力破坏生养我们的山林呢?”高黎贡山附近民宿老板时常向李家华感慨。
“高黎贡山是我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的生物资源宝库,但了解这里的人还是不够多。”于仕海坦言道,红山动物园搭平台有流量,扩宽高黎贡山扶持产业销量。其实,除了咖啡豆、蜂蜜、白茶,高黎贡山的好产品还有很多,有直径3厘米的蓝莓、高甜度的芒果、长在怒江边的莲雾等热带水果,豆类、玉米、番茄、辣椒等蔬菜,借助发达的冷链,这些未来都有可能成为“森灵野集”的产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 高鑫/图、视频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