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找工作先交钱?@毕业生 这些“套路”和“陷阱”要注意!

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借机挖“坑”设陷,“付费内推”“有偿就业”等乱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教育部门也发布提示,请同学们务必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落入招聘陷阱,实现尽早顺利就业。

警惕“付费内推”“虚假招聘” 涉及交费要谨慎

警惕“付费内推”。“付费内推”指某些机构向求职者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就业岗位,但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付费内推”涉嫌不正当竞争和欺诈,求职大学生难以主张自身权益。在求职中,不要轻信无任何要求且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

警惕“虚假招聘”。“虚假招聘”是用人单位或非法中介机构进行虚假宣传,向求职学生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在求职中,要核实招聘企业或中介机构的工商注册、企业信用等信息,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等都需要谨慎对待。

此外,学生们在应聘过程中,还要注意可能有不法分子利用AI工具生成虚拟人,冒名顶替用人单位考官等,对此也要提高警惕,及时核对企业资质和发布渠道。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刘晓杰:有的同学在面试,甚至在接到offer(录取通知)过程中,他看到的都是虚拟人或者虚拟的场景,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辨别这个信息的真假,有些不法分子,他会在线上,存在这种交费链接,告诉你,你要参加这个考试,要交报名费,有的同学就是因此上当受骗的,所以就是一旦涉及交费,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渠道,大家一定要警惕,因为我们正规途径的,这种针对应届生的求职招聘的一些信息,是不存在收费的问题的。

教育部也提示广大求职学生,使用正规求职渠道。如遇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第一时间保留证据,请立即拨打12333电话或前往人社部门投诉举报。

责编:刘言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