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听·见|公共场所控烟,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浙江杭州发生一起劝阻二手烟事件:一女子爆料称,自己在一家烧烤店用餐时,有几名男顾客吸烟,严重影响自己的用餐体验。女子向服务员反映无果后,自行上前劝阻。在女子就餐快要结束时,吸烟者再次点烟。该女子决定拍摄视频留证,遭吸烟男子指责侵犯隐私,随后店内多名男子扬言:“不想闻烟味为什么要出来吃饭?”

此事迅速引发网络热议。很多网友力挺当事人,“拒绝被动伤害,要学会坚决对二手烟说‘不’!”也有一些人评论其“过于较真”,认为“吸烟是小事,何必闹大?”

这真的是“过于较真”吗?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餐厅属于公共场所,在室内餐厅吸烟涉嫌违法。而此事引发舆论关注后,杭州市政府服务热线也作出了回应:娱乐场所和餐饮店都有禁烟规定,饭店有义务进行规劝。如果饭店没有张贴禁烟标识,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反映。

由此可见,该女子的“较真”合理合法,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而且让更多公众意识到,室内吸烟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此事带来的更深层次启发则是:很多时候社会上就需要这样的“较真”,并且多多益善。

众所周知,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高危风险因素之一。中国约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全国每年有超过10万人因二手烟暴露导致死亡。可以说,公众苦二手烟久矣,从网友的热烈讨论中可见一斑:“除了饭馆,还有电梯、洗手间也是重灾区”“形同虚设的室内禁烟,别说烧烤店了,就连普通的餐厅都做不到”……

明明有法可依,为何公共场所的吸烟现象仍屡禁不止?

不可否认,一些吸烟者缺乏公德意识,不管是封闭的电梯,还是满是孩子的餐厅,烟瘾一犯就开始吞云吐雾。而部分商家或许是担心劝阻吸烟会得罪顾客,影响生意,往往也默许吸烟行为。殊不知,大部分顾客都更青睐干净清新的环境,而并不愿意在烟雾缭绕中用餐。但出于懒得“较真”的心态,愿意出面制止的人并不多,这客观上也导致了劣币驱良币的局面。

当然,室内禁烟执行乏力更是重要因素。执法监督的人手短缺常常导致监管无法全面覆盖,而即便发现违规,处罚力度也往往过轻,违规成本微乎其微,无法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因此,地方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及时严格查处,对于屡教不改者依法予以处置。

“支持这些勇敢的女孩,抵制二手烟”!很多人抱怨二手烟问题,并佩服杭州劝阻吸烟女子的勇气,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仍有相当多的公众存在“看客心理”。鉴于此,管理者不妨建立切实有效的举报奖励机制,让劝阻者更有动力和底气,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当勇敢站出来的劝阻者越来越多,相信吸烟者们也会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正如该女子在微博所说:“以后哪怕他们再在室内吸烟,再被人制止的时候,知道心虚掐灭而不是反过来指责抨击对方,我的发声就有意义。”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本不该成为问题,却真成了问题。但此事在网上发酵,至少也是一次较大范围的科普,让“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规则为更多人所熟知。相信在公众、社会、法律的合力共治下,全社会逐渐形成共识,类似冲突终会逐渐减少。(非文)

责编:刘言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