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宋太湖”回家,“家门口”美术展邀您到太仓赏最美“太湖之晨”

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323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美术馆、太仓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苏艺天下·家门口看大展——江苏省美术馆典藏名家书画巡展(太仓站)”启动仪式在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举行。

2024年省文旅厅创新策划推出“家门口看大展”“家门口赏好戏”“家门口享非遗”系列活动以来,线上线下参与人次屡创新高,充分彰显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丰硕成果。本次巡展,是继启东美术馆、盐城市美术馆、高邮博物馆、淮安市美术馆巡展后,继续组织的“家门口看大展”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优质馆藏作品惠及全省更多百姓。

2025年巡展活动将首站定于太仓的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专程将宋文治先生的真迹迎回故里,包含江苏省美术馆珍藏的《山川巨变》《太湖之晨》等多件代表作,意义非同寻常。展览通过整合全省优质艺术资源,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不仅让珍贵藏品从馆舍中“活”了起来,更将艺术服务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真正实现了把有温度的艺术作品送到百姓身边。

太仓植根于江南文化沃土,作为清初娄东画派的发源地与江南艺术重镇,有着深厚的传统文人画根基。近现代以来,太仓既恪守传统文脉又融汇时代精神,成为江苏美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次展览呈现20世纪中国画名家的经典作品,既与本土艺术传统形成历史回响,又是对近现代美术成果的系统梳理与集中展示。展览基于地域性策展理念,构建起太仓名人馆与宋文治艺术馆两大叙事空间。两个展馆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呼应,多角度呈现江苏美术百年发展的时代画卷。

太仓名人馆本次以二十世纪江苏美术的现代性探索为核心,集中展现了两大艺术脉络:其一是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该画派被视作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典范;其二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江苏美术教育先驱,他们为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两条主线交相辉映,生动呈现了江苏美术家们如何以革新的艺术实践和教育理念,共同勾勒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壮丽画卷。

宋文治艺术馆通过“真迹重构”的展陈方式,生动展现了有着“宋太湖”之雅称的宋文治先生,从青年时期受娄东画派熏陶,到在金陵画坛崭露头角的艺术成长之路。故乡的粉墙黛瓦、太湖的朦胧烟雨,在先生的笔下化作了流动的诗行、氤氲的画卷。“宋太湖”这一雅号,如今已成为江南文脉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的艺术名片,向世人诉说着传承与创新的动人故事。

“苏艺天下·家门口看大展——江苏省美术馆典藏名家书画巡展(太仓站)”将持续至55日,接下来还将赴苏州美术馆、南通博物苑、连云港市博物馆等地开展巡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部分作品赏析

作者:傅抱石高人读书  88.2x38cm  1943年
作者:钱松喦积肥  51x35.8cm  20世纪50年代
作者:宋文治长征第一关  95.6x73.2cm  1965年
作者:刘海粟荷花  135x68.2cm  1977年
作者:亚明东坡诗意图  88.5x47.5cm  1983年
作者:徐悲鸿猫  75.5x31cm  1944年
作者:陈之佛 芦雁  117.2x51.8cm  1936年

作者:魏紫熙 翠色瞿塘  136.5x68cm  1984年

责编:冯圆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