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从“一碗热饭”到“精神共富” 溧阳如意小食堂托起老人幸福“食光”

溧阳市天目湖镇东陵社区如意小食堂的“精神菜单”展板上,“周三数字助老课”被画上一颗红星。“李爷爷,点这个绿色图标就能视频通话。”身穿蓝马甲的“小水滴”志愿者吴晓半蹲在桌边,举着手机支架教82岁的李大爷操作微信。“在这里不光能吃饭,还能学到不少知识,大伙儿都很高兴。”老党员刘阿姨笑着说。

“这里不仅是老人们吃饭的‘暖心灶’,更是传播新思想、学习反诈知识的‘加油站’。从防诈宣传到惠民政策,从健康养生到红色故事。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既要讲清楚是什么,又要讲清楚为什么。”天目湖镇东陵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孙静说,当前,一部分老年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在解决老人用餐需求的同时,社区更关注大家精神方面的需求。

同样,戴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如意小食堂也在上演着别样精彩。当民警小赵假装骗子拿出“中奖短信”道具时,72岁的张桂芳猛地起身:“快报警!上回宣讲说了,这种都是骗子!”瞬间引起满堂喝彩。这种沉浸式反诈剧场已成当地特色,防诈扑克牌上的典型案例与餐桌上的智能设备指南,共同构筑起银发族的数字防护网。

“大道理”变为“小故事”,让“餐前十分钟”宣讲成为如意小食堂饭桌上的“一道美味”。戴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关负责人说,接地气的活动形式受到老人欢迎。该镇探索文艺宣讲形式,从老人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百姓故事,让理论宣讲带着菜香、沾着土气、冒着热气,在如意小食堂“热”起来、“活”起来。

据了解,近年来,溧阳坚持把“如意小食堂”作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依托覆盖全市城乡的80家“如意小食堂”,创新推出“餐前十分钟”文明实践宣讲项目,通过“健康菜单+精神菜单”双轨并行,破解老年人“用餐难”与“精神空”的双重困境。广泛吸纳“百姓名嘴”“模范好人”等多领域的老溧阳人,组建“餐前十分钟”宣讲队,将反诈知识、数字技能、惠民政策转化为情景剧、故事会、互动课等精神佳肴,让理论宣讲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奔赴。

通讯员 邹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王丽丽

责编:戴凌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