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盐城“三分地”助残增收 科技赋能,助力残疾人成为新农人

新华报业网讯  3月21日,江苏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体系盐都潘黄工作站前往盐城市残疾人联合会对接交流。双方就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新农人“三分地”助残增收项目进行深入探讨协商。该项目以科技赋能为核心,助力残疾人成为新农人,帮助残疾人群体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实现家门口的增收致富。

盐城市残联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学梅介绍了残疾人就业的特殊性、增收致富的渠道以及农村残疾人面临的困难等情况。盐都潘黄工作站站长施庆华介绍了盐城市农科院丰富的农业研究领域、多区域的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和灵活多样的科技服务方式。双方围绕精准对接残疾人特殊需求;整合农业科技资源与残联服务网络,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用性强、残疾人可操作的致富项目;充分利用农村残疾人家前屋后“三分地”资源,实现“科技成果到田间地头,增收效益进残疾人家中”的精准转化路径等方面展开讨论。

为夯实项目基础,该项目前期已开展扎实的调研工作。2月25日—27日,盐城市残联和盐都潘黄工作站,前往响水、阜宁、滨海、射阳、建湖等5个县区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和企业展开调研。团队深入残疾人家庭,实地查看大田和家前屋后“三分地”的农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与残疾人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身体不便力量不足、田间精细操作难度大、学习新技术力不从心等诸多困难。

在调研的基础上,盐都潘黄工作站牵头该院油菜、大豆学科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开展链式技术服务,实施“四季递进式培训计划”。春种时节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夏管阶段强化田间管理指导,秋收时期组织收获加工实训,冬闲时期计划来年生产安排。采用“理论讲解+田间实操”的沉浸式教学模式,确保残疾人学员真正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同时建立“送教上门+技术跟踪”服务机制,通过实地教学、定期回访指导、远程答疑等方式,为残疾人农户提供全流程技术保障。

此次合作标志着农业科研机构与残疾人服务体系协同创新进入新阶段。通过“三分地”项目实施,探索科技助农与精准助残深度融合新路径,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见效,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与助残增收同频共振。(沈宇)

责编:彭倩倩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