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汇点讯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一,2025中国科幻大会28日在首钢园四高炉拉开帷幕,这是年会首次将主场活动集中于四高炉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以“工业遗存+未来场景”为核心,打造出一场跨越时空的沉浸式盛宴。
据介绍,本届大会,四高炉一层展厅举办潮幻奇遇季、科幻生活节和科幻市集,南广场设科幻机甲展,四高炉二层展厅将作为科幻星球盛典使用,广大市民游客和科幻爱好者“足不出炉”就能体验科幻盛典魅力。此外,料仓中将举办“幻聚·多维宇宙”沉浸式科幻展,观众可沉浸式感受刘慈欣构建的“梦之海星球”。

记者首先走进四高炉一层展厅,一架银灰色的流线型战机凌空横亘,其棱角分明的机身与科幻电影中的太空战机别无二致。“这是‘南天门计划’中的白帝空天战机模型,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具备临近空间作战能力。”航空工业文化传播中心负责人李明阳介绍,白帝空天战机是技术概念的具象化,更是激发大众科学想象力的文化符号。

在四高炉二层展厅,《触碰未来》表演正在进行。一座黑灰色立方体悬浮于展厅中央,随着舞蹈演员的动作缓缓旋转。“这个装置名为‘零重力魔方’,内部填充氦气并搭载无人机系统,可实现360度自由运动。”清华美院教授王之纲介绍设计理念,“当演员与立方体共舞时,红外追踪技术会同步生成光影轨迹,象征人类与AI从认知到共生的演进过程。”
在科幻生活节展区,光合声创始人图拉古正演示着一款银色舱体设备。“这是与空军合作研发的情绪干预氧舱,通过10赫兹次声波与40赫兹光波的协同作用,可刺激大脑产生阿尔法波,达到缓解压力、增强记忆的效果。”透明舱体内的体验者闭眼小憩,舱壁上的LED灯随着呼吸节奏变换色彩。工作人员透露,这种非侵入式疗愈技术已应用于飞行员心理疏导,未来或将走进社区健康中心。
科幻产业是近年来以科幻为主题的科技赋能文化、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形成的新领域、新赛道。《2025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到1089.6亿元,科幻阅读、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板块原创能力凸显。
拾级而上,首钢园料仓空间的“幻聚·多维宇宙”展将观众带入刘慈欣笔下的科幻世界。记者也在现场见到了科幻作家刘慈欣。

“我国在载人航天、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的突破,为科幻提供了独特的现实土壤和丰富的资源。中华文化对家国情怀的重视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为科幻创作赋予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刘慈欣表示,追寻真正的星辰大海,需要科学家的公式、工程师的螺丝钉,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被问及科幻与现实的关系时,他笑道:“《三体》中的‘降维打击’看似荒诞,但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技术的突破,正让人类一步步逼近科幻的边界。”而谈及首钢园的改造,刘慈欣认为,将重工业遗址转化为科幻载体,这种“粗粝与细腻”的碰撞,本身就是极具想象力的创举。
据悉,中国科幻大会于2016年由中国科协发起,目前已成功举办八届。几年来,大会坚持创新自信、文化自信,以科幻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厚植创新文化土壤;坚持“以会促产,以会兴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见证并推动了科幻与科技、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共进。中国科幻大会已经成为国内独具规模化、前沿性的科幻行业盛会。大会将持续到3月31日闭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