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民生粥|首批OC证签收!我国低空飞行开启“打的时代”

在繁忙都市中,当地面交通拥堵不堪时,无人驾驶的“空中的士”如同轻盈的飞鸟,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快速将乘客送达目的地。这样的场景,即将成为现实。

3月28日,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同时收到了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这是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意味着中国低空飞行开启“载人时代”,成为低空经济、城市空中交通的里程碑事件。

OC证有什么用?

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peration Certificate,简称OC),是中国民航局向运营商颁发的资质证明,标志着企业具备安全、合规开展商业飞行的能力。持有OC的企业可以在获得批准的区域内进行商业运营,提供付费载人运营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载人航空器进入商业化市场,必须经过民航监管部门的适航审定。设计民用航空器需获得型号合格证(TC),制造民用航空器需获得生产许可证(PC),使用民用航空器需获得单机适航证(AC),而OC则用于确认载人类航空器符合安全标准和运营要求。如果将低空经济比作“地上跑的汽车”,适航三证(TC/PC/AC)解决了“造一款车”的问题,OC则决定了“车能上路运营”。

业内专家表示:“首张OC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低空飞行加快从‘装备标准’迈向‘运营标准’,正式开启‘载人时代’,有助于在空域管理、数字监管、服务保障等领域输出‘中国方案’。”

为何是这两家企业先“飞起来”?

上述两家通航公司运营的是同一款航空器——亿航智能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EH216-S,是此前中国唯一“三证齐全”(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航空器,已累计完成超6万架次安全飞行。此次获得运营合格证(OC),至此成了全球第一个“四证集齐”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正式迈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为什么这款航空器会在广东和合肥首飞呢?记者整理发现,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是亿航智能旗下全资子公司,合肥合翼航空则是由合肥市国资平台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的公司。

据公开资料显示,亿航智能2014年在广州成立,聚焦低空经济生态整体解决方案。2016年,正式发布首款纯电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提出“城市空中出租车”的新概念。2019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业。

令人关注的是,2024年,亿航全年共交付216架载人eVTOL航空器,总收入达4.562亿元,首次实现全财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调整后盈利,在低空经济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第一个实现商业化、第一个盈利的eVTOL企业,亿航智能在低空领域开创了多个行业先河,完成多个“全球第一”的佳绩。

广州合肥拿下OC证“头彩”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众多矢志开拓低空经济版图的城市当中,广州是重要一极。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亿航智能成长的地方,为它营造良好的创新土壤。

2023年12月28日,在亿航智能成功拿下型号合格证(TC)后,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进行商业首飞演示,标志着广州在低空经济领域抢跑。

EH216-S首飞是新闻,首飞背后的一连串配套政策“飞起来”也是重磅新闻。

首飞演示当天,广州开发区低空产业创投基金正式签约落地,基金规模达100亿元。当天,广州开发区正式对外公布《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低空10条”)及政策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低空产业项目奖补最高达3000万元。其力度之大,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为了加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开发区加快布局千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无论是政策创新还是资金扶持,都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共有低空产业链企业50家,覆盖研发设计与原材料、制造与集成、应用与服务等环节,由他们进行带动,产业升级将有引领性的力量。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规划建设了5.2平方公里的低空经济产业园,800米的试飞跑道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同时在地面还布局了“4+9+N”的低空起降点。这里边主要是4个大型的起降点,9个中型起降点,包括N个小型的低空飞行起降点,还有起降的场所、飞行的信号、通讯、监管、气象等配套设施。下一步,还会推出3大类55个应用场景。通过场景来引领低空产业整个的生态,同时利用整机的制造作为驱动,吸引整个制造业共同来助推低空经济的发展。

而另一处,合肥作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重镇,一手抓运营环境建设,一手加快开发文旅、应急、物流等“低空+”运营场景,提供政策、用地、基础设施等多重服务保障,为顺利取证保驾护航。“合肥要抓住OC落地机遇。”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相关负责人表示,OC的取得是低空经济重大试点任务的开始,合肥将以此为契机,把安全作为核心准绳,加快建设运营保障体系相关的更多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及监管措施,助力低空经济行稳致远。

领证后首飞,将瞄准哪个风口?

据悉,亿航智能的EH216-S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开启规模化服务,推动“空中公交”时代的到来。

其中,旅游观光将是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场景。据合翼航空负责人介绍,今后合翼航空将在合肥骆岗公园等运营点,正式开展商业载人服务。市民可购票体验低空观光旅游、城市空中通勤等服务。亿航智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接下来,市民和消费者可以在广州相关运营点购票体验低空观光旅游、城市空中通勤等服务。今后将逐步扩大和增加商业运营点,在广州各区域布局低空交通运营中心,为市民和消费者提供常态化的低空游览、城市观光及商业载人服务。让市民像打网约车一样预约飞行。

为什么首飞是在旅游观光?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首次将“低空消费”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据相关机构初步测算,国内低空旅游观光年市场规模近60亿元,在政企合作模式以及消费补贴等政策支持下,2025年低空文旅市场有望快速起量。

长三角距“打飞的上班”还有多远?

在亿维特,各式各样的无人机和飞行模拟器排列得整整齐齐。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空中的士”的研发历程和技术特点。江苏本土培育低空科创企业——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本岭对于低空经济的前景以及亿维特在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的研发进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目前,ET9原型机正有序开展全包线飞行测试工作,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正式投入商业应用。张本岭表示,ET9平台可搭载5人或者500公斤货物。目前已进入转段阶段,目标是在2027年获取载人型号合格证。

据悉,一架进口的5座版直升机,采购成本在3000万元左右,而5座eVTOL的采购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随着规模化应用,采购成本还有望大幅下降。每位乘坐直升机的乘客每公里大约花费50元左右,而如果乘坐eVTOL,每公里仅需花费10元,eVTOL的成本优势决定其更有可能规模化应用。

无人航空器代表未来,而立足眼下,长三角日均超200万人次的跨域通勤需求,如何用现实可行的方法去作答?

3月18日,一架贝尔505直升机从浙江嘉兴体育中心广场起飞,25分钟后,飞机降落在苏州圆融星座大厦楼顶。至此,联通“上海浦东—嘉兴南湖—苏州金鸡湖”的首条低空交通环线正式投运。“喝杯咖啡的时间就到了!”慕思寝具嘉兴总经理徐卫是首航乘客之一,经常往返嘉兴和苏州,“2小时的路程,现在只要25分钟!”

“上海浦东—嘉兴南湖—苏州金鸡湖”低空交通环线,总长275公里,主要针对有商务出行需求的乘客以及时间敏感型旅客。直升机最高时速可达230公里,最大航程超过560公里,巡航平均时速180公里。目前,环线设置了上海往返嘉兴、嘉兴往返苏州、苏州往返上海3条往返路线。

2024年,作为低空经济元年,长三角低空打“飞的”场景日趋增多。

2024年10月,一架空客135直升机从江苏吴江东融低空苏州湾候机楼起飞,经过18分钟飞行,平稳降落在东融低空虹桥机场基地。1分钟抵达机场、3分钟完成安检,乘客最快30分钟便可实现从吴江到虹桥机场的通勤。如今,航线开通运营已有近半年时间。“周末和周一乘客相对多一些,天气适航情况下,基本每日都有飞行任务。”东融低空市场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11月,浙江绍兴开通越城至上海浦东直升机双向载客航线。仅2024年,长三角区域就新开通和试飞了超过10条低空载客航线,涉及苏州、南通、无锡、海宁、合肥、芜湖、黄山等地,更多线路在规划和推进中。

航线频频“上新”,离不开政策大力支持。202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发布,江苏发布《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推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联合长三角城市打造中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

进入2025年以来,2月20日,长三角又一条城际“飞的”——南通海门至上海双向低空载客常态化航线开通。全程约123公里、200米高度的低空飞行,将海门到浦东约2个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到43分钟,让海门从“上海北”变成“北上海”。

低空载客航线接连“上新”,飞行班次不断增加,让长三角的天空“越来越热闹”。伴随着OC证的陆续发放,低空载客领域安全、规范、可持续发展,未来某一天,“打飞的”或将成为长三角人跨域出行、跨域通勤的“新常态”。

整理: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

素材来源:央广网、中新网、合肥发布、新民晚报、科创板日报、扬子晚报

责编:刘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