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消费作用

财政政策通过优化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促进就业创业以及健全社保体系等方面多管齐下,能够在促进居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注重提升资金效益,将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部署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等具体措施的同时,提出“完善支持政策”,其中强调要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

财政政策提振消费,直接而言就是拿出“真金白银”,从供需两端综合发力,进行引导与带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了部署,明确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财政政策可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扩大消费需求。近期,“国补”持续在各地实体店、电商平台点燃居民消费热情。去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今年安排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规模比去年翻番,并加力扩围,将手机等数码产品也纳入补贴范围。通过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增强了消费动力,财政资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消费市场回暖甚至火爆。

财政政策可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稳定改善预期。我国消费增长空间十分广阔,但一些居民收入水平受限,信心和预期偏弱,成为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第一项部署就是“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足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在提振消费中的重要性。财政政策通过优化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促进就业创业以及健全社保体系等方面多管齐下,能够在促进居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我国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此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援企稳岗、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这些今年将要实施的给力举措,既提升民生福祉,又能够改善预期与内生动力,增强百姓消费的底气。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财政政策措施的“含金量”,如何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方面,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消费需求多种多样,财政资金找准发力点,优化支出结构,避免“撒胡椒面”。健康、养老、托幼等服务消费,数字、智能、文旅、体育等消费新热点,这些都是贴近人民群众需求的消费,应成为重点支持领域,既能有效激发消费活力,又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资金效益。今年财政政策将“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重要位置,财政资金大力支持提振消费。充分发挥资金效用,应该强化监管,防止挤占挪用、空转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专款专用,把资金真正用于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与能力上。加快资金支出进度,优化补贴申报流程,确保资金充分利用、发挥红利。

提振消费需要各方面宏观政策的协同联动。比如,财政与金融政策配合,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餐饮住宿、家政等相关领域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贴息,引导带动信贷资源支持消费市场稳健发展。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与消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精准性与协同性,就能更好地提振消费,发挥消费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责编:艾陆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