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婚礼“份子钱”调研团队聚焦“农村婚礼‘份子钱’习俗的现状及其治理路径的调查研究”项目,深入探索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逻辑与影响机制。
团队历时数月,实地走访丽水革命老区包括青田团县委、景宁县景南乡、缙云县舒洪镇、遂昌县大柘镇等地,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田野观察,收集了2000余份有效问卷,系统梳理了农村婚礼“份子钱”习俗的现状。

团队对全国20个革命老区中农村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云南宣威市乡村与贵州安顺市乡村的调研数据情况,并以农村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城市丽水作为研究对象。云南宣威的这个乡村,长久以来受地域文化影响,村民之间人情往来密切,对于婚礼份子钱习俗极为重视,份子钱的金额往往相对较高。相比之下,贵州安顺的这个乡村虽同样重视婚礼习俗,但在份子钱方面更注重情谊的表达,份子钱金额相对灵活,不拘泥于固定标准。
将视角转向丽水市,这里成为团队调研的重点。从遂昌、景宁各大乡村的调研中,团队成员发现,相较于杭州,丽水市农村居民在婚礼份子钱的观念和支出上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年龄结构上,较大年纪的人群普遍秉持传统观念,份子钱金额相对保守,反映出传统习俗在城乡及不同年龄层之间的现实差异。

通过丽水、云南与贵州的调研分析,团队认为,首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差异是影响农村婚礼份子钱标准的关键因素。丽水等地经济相对发达,且有独特地域文化,份子钱可能在一定区间波动;而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受民族文化、经济条件等影响,份子钱标准和随礼习惯呈现不同态势。
此次调研加深了团队对三地农村婚礼份子钱习俗现状的理解,为后续推动乡村社交文化合理变迁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未来,随着更多类似调研团队的探索实践,有望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让农村婚礼份子钱习俗更契合新时代乡村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