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人造肉”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江苏一项细胞肉关键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交汇点讯 记者从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周子未来”)获悉,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专家在南京对周子未来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细胞培养猪肉中试生产关键技术”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在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14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审下,这一项目成功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成果评价会议上,专家委员会在听取了项目技术报告,查阅了项目成果资料,并经质询和讨论之后认为,该成果有三大突破——

建立了种子细胞从贴壁培养向无载体悬浮培养转变的驯化方法,构建了适用于工业化放大生产的悬浮培养种子细胞株,突破了细胞培养猪肉领域长期缺乏工业级悬浮培养细胞株的技术瓶颈;

创立了基于高通量筛选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细胞培养肉无血清培养基研发平台,开发了低成本食品级无血清培养基,破解了细胞培养猪肉生产中缺少无血清培养基的技术难题;

首次建立了125mL1L5L50/80L200/500L的逐级放大生产工艺,完成了细胞培养猪肉在500L生物反应器中的无载体悬浮放大生产,攻克了细胞培养猪肉中试生产的关键技术。

一直以来,“人造肉”都是社会的热点议题,主要包括细胞培养肉和植物蛋白肉两类。细胞培养肉是一种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可食用肉类的新兴技术,具有将农业生产工业化的巨大潜力。这一技术通过细胞而非传统动物,实现物料和能量的高效精确转化,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动物蛋白消费选择。

周子未来是国内首批研发细胞培养肉的企业之一。2009年至2019年,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团队经过十年的努力,成功创制出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周子未来与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携手开展技术攻关,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在500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细胞培养猪肉的中试量产,推进了我国细胞培养肉技术从“1”到“10”的飞跃。

“这一系列技术进展,不仅为细胞培养肉的低成本中试生产和未来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我国在国际细胞培养肉行业中迅速崛起,提升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周子未来总经理丁世杰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

责编:王建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