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乡村振兴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张道衡:“热气腾腾”讲政策 马不停蹄抢农时

“每年这个时候最忙,春耕不等人,瓜秧得赶紧种下。”3月23日,记者在“温度爆表”的大棚里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润土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张道衡。当天室外气温超过25摄氏度,大棚里比外面还高近10摄氏度,满头大汗的张道衡刚歇下来就开始回复农户的微信,“每天‘早六晚八’地工作都感觉时间不够用,20多万株种苗等着下田。”

今年是张道衡第八次参加全国两会,作为农民代表,他每年的建议都围绕“三农”提出。今年,他关于提升重点农户积极性的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关注。全国两会闭幕后,张道衡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开启“会场+田间”双场景模式。一方面开展两会精神宣讲,将“热气腾腾”的政策带到基层干部群众身边;另一方面忙着带领合作社的农户争抢农时。

“农产品生产周期长,技术是最大的红利。”与土地打了23年交道的张道衡,深知科技创新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力。他希望借助先进技术和理念,改变农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天吃饭”的模式。一有空,张道衡就琢磨技术创新,并将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教给农户。以甜瓜为例,他将种植过程分解为120道步骤,把方法连同种苗一起提供给农户。“从一粒种到成熟瓜,全流程、标准化操作,确保口感和产量。”张道衡说。

“这是我们去年开始推广的哈密瓜,亩产有四五千斤,农民亩均收入超过1.5万元。”说起新产品,张道衡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目前,他所在的合作社主营瓜蔬种苗培育、种植和销售,通过“合作社+核心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直接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民增收,成功繁育了近百个国内外优良瓜蔬品种,各类粮食果蔬的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张道衡说,他今年的关键任务是将田间地头的实用性技术与管理方式简单化,增强可操作性、可推广性,让更多新农户学得会、用得上、做得好。他和乡亲们定下小目标:把瓜蔬产业继续做大做强,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端稳“金饭碗”。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