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菜市场里,市民李阿姨正在挑选红糖。货架上两袋包装几乎一样的红糖让她犯了难:一袋写着“甘汁园”,另一袋印着“甘甜园”。“都是红底黑字,连糖罐图案都差不多,就中间一个字不一样……”她嘀咕着拿起更便宜的那袋。李阿姨不知道,一个字的差异,让法院作出了500万元赔偿的判决。
近日,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南京甘汁园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甘甜园商贸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判决生效,甘甜园公司、王某某等被判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甘汁园公司500万元。

1987年,南京一家小食品厂里,创始人蔡某某埋头研究糖品工艺。他从白糖起家,逐渐将“甘汁园”三个字刻进一代人的记忆。三十多年间,这家企业从作坊发展为行业龙头,“甘汁园”的广告语“好糖就选甘汁园”传遍大江南北。甘汁园的包装设计,成了消费者眼中“好糖”的代名词。


然而,2022年底,市场上冒出个“甘甜园”,包装和“甘汁园”几乎一样,还打出了“甘甜园 我们只做真红糖”的口号。
甘甜园公司的红糖迅速铺向全国。在拼多多和淘宝平台上,其销量一度冲上榜单前列。消费者评论中不乏疑惑:“和甘汁园是一家吗?”“包装太像了,是不是山寨?”更有买家吐槽:“冲着老牌子买的,结果口感不太行!”


甘汁园公司这哪还坐得住,马上把甘甜园公司和负责人王某某等告到法院,要求他们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500万元。
面对起诉,王某某拿出商标注册证:“‘甘甜园’是合法注册的,程序没问题!”但法院调查发现,早在王某某申请商标前,“甘汁园”已在糖类市场驰名。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刘方辉翻开证据册:两家包装对比图显示,除了“汁”与“甜”的区别,不管是字体倾斜度还是糖罐图案的线条弧度,或是不同产品的包装袋长相,都可谓是“孪生兄弟”,足以使一般消费者混淆。
而且,甘汁园公司起诉时,距离“甘甜园”商标提出申请日期并未超过五年期限。根据商标法相关规定,甘汁园公司可以主张“甘甜园”商标无效,也可以请求法院判令“甘甜园”权利人停止使用该商标。

最终,南京中院认定甘甜园公司侵害了甘汁园公司“甘汁园”注册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依法判决甘甜园公司、王某某等立即停止侵权,并全额支持了甘汁园公司500万元的赔偿请求。
一审判决后,甘甜园公司、王某某等不服,上诉至江苏高院,江苏高院二审予以维持。
如今,超市货架上的“甘甜园”已悄然消失,但此案留下的警示仍在发酵:当老字号用数十年熬制一块“糖”,仿冒者却想用一字之变偷走整锅甜味。司法判决的这500万元,不仅为诚信经营标价,更在提醒市场——真正的“甜”,从来偷不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应巧玲 通讯员 宁中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