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听·见丨春游野炊“火”了,背后的期待还很多

春日的田野里,一群学生正背着锅碗瓢盆和柴火去户外野炊。近日,全国各地多所学校带领学生们开展充满烟火气的教育实践。这类充满童年回忆杀的“沉浸式”春游引发网友纷纷好评,“简直是我的童年纪录片”“我也想带锅加入”“春天里的小美满在此刻具象化了”。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抖音号视频截图

为何春游野炊能够火爆“出圈”?或者,这一幕唤醒了不少成年人美好的儿时回忆。在河边摸鱼,在野外捡菜,在田野狂奔……儿时那无忧无虑的美好景象仿佛再现。对今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极为难得的体验:在春游野炊中亲近大自然,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对教育者而言,这种让孩子们在“做中学”的方式,也让书本知识在灶台前变得有声有色,让“谁知盘中餐”的诗句不再是诗词中的画面,而是“粒粒皆辛苦”的切身感受。

野炊春游的回归,本不该是多大的新闻。但其能在网络上火爆“出圈”,也说明了当前学校教育在一些方面的缺失,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教育本质的呼唤,并期待更多“沾泥土、带露珠”的室外课堂,能一起重塑教育本该的形态。正如一些网友留言感慨,教室会有半径,但是教育这件事没有。包含野炊春游等在内的校外实践,既是学校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某种意义上也是衔接打通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历练的“最后一公里”。

春天万物生长,正是学生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的最佳时节之一。这样怀旧感拉满的春游方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的窗,好的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里、教室里、学校里,还应该藏在对生活的热爱中。当孩子们在森林中寻找美味的野菜、在溪流里清洗喜爱的食材、在田野里听见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大家的感官也会被全方位唤醒,而由此激发的全身心的投入,或许就是未来创造力的源泉。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让他们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

当然,野炊春游火出圈,也会引发少数人对于安全的担忧。毕竟是明火热灶,怕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一些意外,也属情理之中。其实,面对这样的担忧,也正好可以进行一些实战式教育:如何让孩子们懂得更多防火和安全知识,如何呵护大自然,如何学会野外生存和保护自己……这些也都应是校外课堂的题中之义。

春林渐盛,春水初生,暂别书本与课堂,投身山川与田野,相信每个孩子都拥有“在春风中点燃灶火”的童年时光。当教育回归生活,当成长拥抱自然,孩子们定能像明媚的春日一样灿烂生长。愿那些在田间升起的袅袅炊烟,悠长的鸟鸣,以及山涧溪流折射出的彩虹,永远刻印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颜霏)

责编:刘海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